人民网
人民网>>重庆频道>>健康>>健康视觉

正确认识精神心理问题 消除病耻感与偏见

2023年12月28日12:23 |
小字号

主持人:大家好,欢迎观看人民网健康视频节目,我是文彦。

疾病的治疗,有个“拦路虎”,即病耻感。病耻感多与社会的偏见有关,为了帮助大家加强对心理疾病的认知,规避心理疾病的病耻感。今天,我们邀请到重庆三一八医院精神心理科主任罗姝,和我们一起聊一聊相关话题。

主持人:罗主任,您好!

罗姝:主持人好,大家好!

主持人:什么是精神心理问题?它们是如何产生的?

罗姝:精神心理问题是指与精神或心理因素相关的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等,这些问题通常是由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的综合作用引起的。

生物因素包括遗传因素、脑结构异常等。例如,一些精神心理问题可能与基因突变、染色体异常等遗传因素有关,而另一些问题则可能与脑部神经递质的不平衡或神经通路障碍等有关。

心理因素包括认知、情感和意志等方面。例如,一些精神心理问题可能与个体的认知偏差、情感压抑、意志薄弱等有关,而另一些问题则可能与个体的生活经历、成长环境、教育背景等有关。

社会因素包括人际关系、社会文化、生活事件等。例如,一些精神心理问题可能与个体的人际关系紧张、社会压力、生活事件刺激等有关,而另一些问题则可能与个体的职业特点、家庭环境、生活习惯等有关。

主持人:为什么部分人会对精神心理疾病持有偏见呢?

罗姝:人们对精神心理问题持有偏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部分人对精神心理疾病缺乏了解和认知,认为这些疾病是罕见或不可控的。他们可能不了解精神心理疾病的病因、表现和治疗方式,因此容易产生误解和偏见。

其次,社会对精神心理疾病的压力和刻板印象也可能导致人们持有偏见。一些人可能会认为精神心理疾病患者具有危险性、不可靠或不道德等特点,这种态度可能导致人们对精神心理疾病持有偏见。

人们对精神心理疾病的恐惧和误解也是导致偏见的原因之一。一些人可能会认为精神心理疾病是一种不可控的状况,患者可能会对自己或他人构成威胁,这种恐惧可能会导致人们对精神心理疾病持有偏见。

在我以往的面诊过程中,会发现一些精神心理疾病患者常常会因为自己来看精神心理科而感到羞愧或不好意思,找出各种原因和证据,否认、拖延或掩饰病情,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病耻感。他们会认为自己的问题是一种缺陷或弱点,甚至有的明知患有精神疾病,却避重就轻,不及时就诊治疗,错过了最佳诊疗机会,增加了治疗难度,影响治疗效果。

主持人:那如何消除患者的病耻感呢?

罗姝:首先,需要了解病耻感是什么,以及它是如何影响心理疾病患者的。通过了解病耻感的来源和影响,可以更好地理解并应对这个问题。

其次,寻求专业心理咨询或治疗是消除病耻感的重要步骤。专业人士可以帮助患者了解自己的问题,并提供适当的治疗建议和支持。通过治疗,患者可以逐渐克服病耻感,并恢复自信和自尊。

然后,接受自己患病的事实是消除病耻感的关键。患者需要明白,心理疾病并不是自己的错,也不是一种耻辱。每个人都有可能患上心理疾病,接受自己患病的事实是迈向康复的第一步。

社会对心理疾病的偏见和歧视也是导致病耻感的重要因素。我们需要改变对心理疾病的看法,将其视为一种普通的疾病,而不是患者的耻辱。通过教育和宣传,减少人们对心理疾病的偏见和歧视,从而减轻患者的病耻感。

最后,患者需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通过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自我关爱,可以增强自己的自信和自尊,从而减轻病耻感的影响。

主持人:患者在面对精神心理问题时应该如何处理呢?

罗姝:当患者面对精神心理问题时,应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处理:

1、积极寻求专业帮助。精神心理问题是一种复杂的疾病,需要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患者应该积极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了解自己的问题所在,从而更好地应对问题。

2、接受现实。精神心理问题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不是个人意志所能控制的。患者应该接受现实,不要逃避或否认问题,积极应对问题。

3、建立支持网络。患者可以与亲朋好友、家人或朋友等建立联系,寻求支持和理解。这有助于减少孤独感,增强应对问题的信心。

4、调整生活方式。患者可以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来缓解精神心理问题,如规律作息、健康饮食、适量的运动等,这有助于改善情绪状态,缓解病情。

5、学会自我调节。患者可以尝试自我调节情绪,如深呼吸、放松训练、冥想等技巧,这些方法可以帮助缓解紧张和焦虑,减轻病情。

主持人:好的,非常感谢罗主任的分享,同时也感谢大家的关注,再见!

罗姝:再见!

(责编:陈易、刘政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