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重庆频道>>企业>>要闻速递

人造腐殖质材料可减少施肥70%以上 亩均增产达10% 长春理工大学重庆研究院计划在西南“移植”东北黑土

2024年01月09日11:34 | 来源:重庆日报网
小字号

1月8日,记者从两江协同创新区获悉,日前在两江新区科技创新和人才工作大会上,长春理工大学重庆研究院(下称:研究院)院长曹国华透露,该院团队引进了“东北黑土”项目,将结合西南地区土壤墒情等情况进行大面积推广。

据介绍,由研究院引进并改良的“东北黑土”项目,也称为人造腐殖质材料土壤改良项目。项目已完成技术和产品开发,在黑龙江、新疆、内蒙古、吉林、山西、云南等地进行了实验性种植。实验数据显示,人造腐殖质材料可减少施肥70%以上,亩均增产达10%。

人造腐殖质材料改良技术采用一步法水热催化裂解工艺,在较温和条件下快速完成整个反应过程,以获得腐殖质产品。该项目产品腐殖度达70%、有机质含量大于80%。

经吉林省农科院测算,以该项目炭基有机肥材料连续还田(1吨/公顷/年),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5%,可大幅减少化肥使用量,有效解决土壤“薄”“瘦”“硬”的问题,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蓄水能力,避免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元素衰减。

曹国华介绍,人工腐殖质是2021年度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公布的化学领域十大新兴技术之一。目前项目已完成从实验室到田间的科学试验,对总面积100公顷的盐碱地、沙化土地进行了改良性实验种植。

他表示,人造腐殖质材料土壤改良项目市场空间巨大,以盐碱地改良为例,全国盐碱地面积高达9000万公顷,改良面积按百分之一算,需腐殖质材料 450万吨,需建设150套2万吨/年玉米秸秆处理装置,年产值可达130亿元以上。他透露,团队计划未来五年在全国推广1000个以上秸秆处理项目,改良各类土壤1000万公顷。

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院还有其他收获。曹国华表示,2023年3月,该院在渝建成并投用国内首条线束智能制造生产线,全年签订订单15项,总合同金额达6000万元。目前,线束生产智能化技术和产品已应用于部分重要机型生产。

今年,研究院将紧紧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及重庆市产业布局,着力推动技术成果落地,在空间激光通信与无线传能、半导体激光器及应用、智能制造、医学影像、物联网、集成电路、成像芯片、新材料等方向加快成果转移转化。

(责编:秦洁、刘政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