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口厚坪乡:建强腊肉全链条 多端发力打造“腊味”小镇
近年来,城口县厚坪乡围绕“腊肉”布局,构建产销一体、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全链条城口老腊肉产业,打造“腊”味十足的特色小镇,释放乡村发展新活力。
立足材料端 打造“好原料”
“好产品离不开好原料,”厚坪乡农业服务中心负责人说道,这也是在产业发展中,需要攻克的第一道难关。如何才能生产好原料,取得市场的认可,对此,厚坪乡充分发挥乡域海拔高、生态好、气候宜的优势,夯实腊肉生产原料基础。
“厚坪高山土猪好的口碑,需要我们所有养殖户的共同维护打造。我们养殖场海拔1500米左右,水源采用的山泉水,平时喂的都是猪草、洋芋、苞谷、酒糟,也安装了溯源系统,大家可以随时观看饲养过程。”城口县郎勇生猪养殖农场的负责人郎先生说道。
除了通过精细饲养提升猪肉品质外,厚坪乡还非常关注生猪品种的培新育优。“我们从改良种猪着手,让群众‘养上好猪’,依托市畜科院、县农业农村委、城口县腊肉专班和市场主体力量,引进改良种猪1700余头,建立标准化种猪场和示范片2个。同时,通过政策覆盖,制定《养殖技术规范》《厚坪乡2023年圈舍改造提升技术标准》,完成200余间圈舍标准化改造。”厚坪乡乡长田道野介绍道,“为有效解决养殖户的后顾之忧,降低经营风险,激发群众养殖意愿,我们还制定《厚坪乡老腊肉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到户产业扶持生猪养殖户737户。并大力实施生猪养殖‘保险+期货’政策,投保生猪1.69万头,赔付118万元,最高单户赔付15.9万元”。
着眼产品端 推出“好产品”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化、白热化、同质化,如何走出一条产业发展特色路,成为摆在面前的第二道难关。
“我觉得还是需要传统熏制腊肉,灰儿坑炕的腊肉才是真正的腊肉。”在养殖产业发展大会上,一位养殖户说道。
通过充分征集养殖户意见,厚坪乡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和延长农民增收“价值链”为导向,率先执行城口老腊肉系列地方标准,坚持传统工艺,围绕“土墙、青瓦、竹笆折,高炕、慢火、灰儿坑”特征元素,开展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Logo,建成集体经济组织参与的传统炕房11个,腊肉美食体验园1个。
“光靠传统工艺还不够,现在城口腊肉都好吃,我们要做到最好吃,让他们记住城口腊肉中的厚坪高山土猪肉。”田道野对养殖户说道。
厚坪通过不断迭代升级腊肉制作非遗工艺,组织开展炕制技术现场实操演示5期,总结提炼出“三十一度养腌炕、新荣二杂林中放、生态慢肥高山场、负氧离子三万上、育龄足年精宰分、百年冷酵泥灶房、品牌赋能产销旺”的城口老腊肉土泥炕法。其腊肉产品获得一致好评。
不光如此,厚坪还积极开发腊肉炕面、腊味豆腐、腊味血粑、排骨香肠等高品质炕房特色产品,研发“全腊肉宴”菜品18道,乡域腊味产品辨识度、美誉度持续提高。
聚焦销售端 开拓“好市场”
好产品只有卖得出、卖得好,才能实现最终的价值转化。
厚坪乡通过深入探索,积极发挥龙头企业优势,引进县级龙头企业重庆巴山物语食品加工有限公司,以优质猪源,发挥产业综合体统筹优势,取得SC认证。建立“龙头企业订单+炕房联盟承接+灵秀上品供应+养殖农户生产”的联合发展模式,带动合作社、养殖场、农户参与产业发展。
“今年养了5头猪,是从郎勇生猪养殖场赊借的,就是他把猪儿借给我养,养大了他按市场价回收,他负责买保险,养不成气也有保险公司赔,除了成本今年赚了6千多块钱。”厚坪乡庙坪村棚子梁的养猪户老刘开心说道。
据悉,厚坪乡全年由相关企业按商定的最低保底代养费统一回收生猪2000余头,带动200余户农民养殖增收。
为加强品牌文化建设和家庭农场和致富带头人培育,厚坪乡还聘请重庆美食协会司马青山团队,深挖腊肉故事10个,通过讲好故事助推腊肉销售,以产业为单位每村培育一个农民合作社、2个以上家庭农场。截至目前,全乡共培育各类农民合作社10个,家庭农场50个,培育致富带头人50人,其中生猪家庭农场40个,获县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5个。
同时,还积极推动产品“自销”,以重庆·龙盘集群片区发展为目标单元,深耕乡村休闲旅游助推农文旅融合发展。通过龙盘日接待游客2000余人的强大消费能力,围绕“后备箱”经济,打造庭院作坊、乡村夜市等展示展销中心2个。吸引游客积极参与感受古法制作、传统工艺,带动农副产品销售200余万元。
厚坪乡主要负责人表示:“现如今,厚坪老腊肉产业已经初具雏形,取得初步发展成效。下一步,我们将大力推进腊肉产业特色化、专业化、差异化、市场化发展,奋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脱贫成果巩固,赋能乡村振兴”。(唐亮 夏一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