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手卫生日:守护健康 “手”先出发
2024年04月29日15:57 |

每年的5月5日是“世界手卫生日”,这一天的设立,旨在强调手卫生在预防和控制疾病传播中的重要作用,提醒公众重视日常生活中的手部清洁,从而有效维护个人和公共健康。
重庆康心医院院感负责人佘洪涛表示,手卫生是指通过清洁和消毒手部,减少或去除手上的微生物,防止病原体通过手传播给其他人或自身。简单而言,就是保持双手的清洁和卫生。
什么情况下需要洗手?
普通人
1.饭前便后;
2.揉眼睛前,打喷嚏擤鼻涕后;
3.接触血液、尿液、粪便后;
4.接触公共用品后以及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后;
5.喂养婴儿前、处理婴儿尿垫后;
6.接触宠物后、处理宠物排泄物后;
7.户外劳动、活动、玩耍等。
医务工作者
下列情况医务人员应洗手和/或使用手消毒剂进行卫生手消毒:
接触患者前;
清洁、无菌操作前,包括进行侵入性操作前;
暴露患者体液风险后,包括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
接触患者后;
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包括接触患者周围的医疗相关器械、用具等物体表面后。
如何正确洗手
标准洗手法——七步洗手法“内外夹弓大力腕”
第一步,内: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第二步,外: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
第三步,夹:双手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
第四步,弓: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第五步,大: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两手交换进行。
第六步,立: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上,两手交替。
第七部,腕:两手互握互揉搓腕部。
佘洪涛提醒,手卫生是个人卫生和公共健康的基础,能为人们筑起一道健康防线,正确完成七步洗手法可以减少大部分的手部细菌,阻断细菌传播。(重庆康心医院)
(注:此文属于人民网登载的商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责编:陈易、刘政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