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重庆频道>>教育

重庆工贸职院探索“劳动+”融合育人模式

2024年04月30日21:08 |
小字号

劳动教育作为育人的重要环节,如何在高校中有效开展?面对“育人育才”相统一的时代要求和“既劳动又教育”的现实需要,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探索劳动教育与“五育”融合创新,用好“劳动+思政大课堂”“劳动+实践大平台”“劳动+乡村振兴大舞台”“劳动+校内外大师资”等育人模式,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把握课堂教学主渠道

用好“劳动+”思政大课堂

牢牢把握课堂教学主渠道,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探索劳动教育“课程思政”“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将劳动教育以润物无声的方式融入大学生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不断提升劳动教育质效。

劳动教育与高校专业课程教育在教学内容与方法上具有契合性。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利用高职院校专业课程特色,在专业课程中增加“弘扬工匠精神”教学专题,开设《劳动教育》线上必修课程;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增加“弘扬劳模精神”等教学专题,在提升新时代大学生劳动品质、劳动技能和创新精神过程中实现“以劳增智”“以劳树德”。

期间,学校打造了“工匠课堂”,邀请全国劳模、大国工匠、涪陵本地工匠进校园宣讲。

全国劳模刘源到校宣讲。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供图

全国劳模刘源到校宣讲。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供图

融入实践教学

建设“劳动+”实践大平台

将劳动教育积极融入专业实践教学活动和大学生公益实践活动。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与涪陵城区多个社区建立了“社区技能课堂”,从实地教学、现场观摩到返校学习、提供技能服务,增强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车辆工程学院还与渝东南农业科学院共建了“大学生劳动实践基地”。

结合“雷锋月”“三下乡”,学校团委、智能制造学院、人工智能学院、财经学院、教育学院多形式开展劳动实践活动,把农事活动融入日常教育,将育人课堂搬到乡村田垄,多元构建劳动教育实践大平台,让实践活动成为学校涵养劳动精神、劳动品质和创新精神的生动注解。

学校智能制造学院开展“三下乡”种空心菜助农实践活动。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供图

学校智能制造学院开展“三下乡”种空心菜助农实践活动。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供图

打造行走的思政课

用好“劳动+”乡村振兴大舞台

近年来,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发挥学科专业特色,努力提升教育服务乡村振兴能力。

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带领学生到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华溪村,亲身感受村民依靠劳动脱贫致富的深刻变革。与涪陵区石沱镇共建“乡村振兴课堂”,本着“互相学习、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携手共进”的原则,不断强化双方的联系与合作,常态化开展结对共建活动。

此外,学校还通过带领大学生实地调研、入户访谈、现场教学等多种形式,用事实感动人、用数据打动人、用场景感染人,帮助广大学生深刻领会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作用和现实意义,拓宽学生实习就业平台,为乡村振兴贡献职教力量。

融入校园文化和传统文化

用好“劳动+”校内外大师资

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精神风貌、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的综合体现。

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集中校内外大师资,开设“文化+劳动教育”课堂,让劳动教育更加入脑入心。其中,“中国古代礼仪文化”等公选课程,针对不同专业学生,定制了“非遗棕编”“传统扎染”“剪纸艺术”“汉服制作”“茶艺”“中医制药”等课程。

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供图

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供图

同时,学校邀请校外师资进校园,开展“非遗进校园”“我们的节日”系列民俗体验活动。通过沉浸式、体验式的劳动教育,在校内形成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和参与劳动的校园文化氛围。此外,充分发挥橱窗、电子显示屏和文化标识物等新旧媒介影响力,推广更简易化、更具时代感、更具欣赏性的劳动教育宣传作品。(张源、晏红霞)

(责编:秦洁、刘政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