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重庆频道>>重庆

今年川渝共建重大项目投资额“进度条”不断刷新

4个月,1492亿元!

2024年05月21日07:44 | 来源:重庆日报网
小字号

三月二十六日,川渝高竹新区南北大道三期,设计速度六十公里每小时,双向六车道。首席记者 龙帆 摄\视觉重庆

三月二十六日,川渝高竹新区南北大道三期,设计速度六十公里每小时,双向六车道。首席记者 龙帆 摄\视觉重庆

川渝高竹新区南北大道三期正式通车,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重庆段线路工程全线贯通,超瞬态实验装置预研项目1号科学研究楼主体结构封顶……

川渝共建重大项目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有力抓手,是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的重要支撑,今年计划实施项目总计300个、总投资约3.6万亿元;1—4月,共完成投资1492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34.2%。

五年来,川渝两地按年度滚动实施川渝共建重大项目,2020至2024年分别共建项目31个、67个、160个、248个、300个;项目总投资分别达5836亿元、1.57万亿元、2.04万亿元、3.25万亿元、3.6万亿元,项目数量、总投资额呈现逐年高速增长态势。其中,项目数量5年增长近9倍,投资总额5年增长5倍。

透过重大项目不断刷新的“进度条”,双城经济圈加速崛起的步伐正变得清晰而具象。

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铜梁变电站施工现场。(受访者供图)

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铜梁变电站施工现场。(受访者供图)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火力全开”

4月8日,川渝南北大道三期顺利通车,标志着四川邻水县高滩镇到渝北城区的“断头路”全部打通。

“几年前,虽然只隔着一汪水田、一片竹林,但重庆渝北、四川邻水交界处的‘断头路’让周边居民出行举步维艰,两地‘近而不快’的问题长期存在。”川渝高竹新区建设和市政管理局工作人员王超说,特别是沿线的物流企业,更是叫苦不迭。

位于高竹新区的四川方鑫科技有限公司,是专门为重庆整车企业配套的一级零部件供应商,产品全部发往位于两江新区的长安、五菱等车企,该公司9.8米长的物流集装箱车每天都要在两地往返三趟。

“川渝交界处约10公里的公路,路窄弯急、山高坡大,物流车又宽又长,根本跑不起来,行车也极不安全,单程要花2个小时。”公司副总经理韦锦姬告诉记者。

而贯通渝北、邻水的南北大道虽早有规划,但由于两地政策标准、建设时序等差异,项目审批缓慢,被搁置多年。

早在2013年,重庆市渝北区就着手规划新建南北大道一期、二期,全长约25公里,起点为渝北区木耳镇举人坝,终点为茨竹镇茨竹村。虽然茨竹村到川渝界只有几公里长,但因跨省行政审批存在壁垒,手续复杂,线路只规划到茨竹村便戛然而止,“断头路”由此形成。

4月12日,成渝中线高铁大足段施工现场,工人正在加紧施工。记者 齐岚森 摄/视觉重庆

4月12日,成渝中线高铁大足段施工现场,工人正在加紧施工。记者 齐岚森 摄/视觉重庆

转折出现在2020年。

这一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拉开历史序幕,同年底,川渝高竹新区正式挂牌。2021年,南北大道三期建设按下快进键,历经三年建设,终于在今年4月全线开通。

如今,川渝高竹新区到重庆中心城区车程最快仅需30分钟,两地同城化发展由此迈出关键一步。

川渝共建、双向奔赴。成渝中线高铁建设现场也是捷报频传,风驰电掣般驶向触手可及的未来。

4月9日,成渝中线高速铁路(四川段)站前施工2标跨G42沪蓉高速(48+88+48)米连续梁0#块顺利浇筑完成,成渝中线高速铁路(四川段)正式进入线上连续梁施工阶段。

而就在前不久,随着最后一块垫石浇筑完成,成渝中线高铁松岭岗双线特大桥下部主体结构完工,成为成渝中线高铁重庆段首个完成下部主体工程的特大桥。

“成渝中线高铁最让人期待的是设计时速达到350公里,并在部分区段预留了时速400公里的提速空间。”成渝中线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也意味着成渝中线高铁或将成为全球最快的高速铁路,成都、重庆双城直达时间将进一步缩短至1小时以内。

值得一提的是,成渝中线高铁从规划设想到可研批复仅用时1年半,创造了全国高铁项目前期工作最短用时纪录。

与此同时,西渝高铁引入重庆枢纽的首座隧道枇杷岩一号隧道顺利贯通,开江至梁平高速公路已进入工程验收阶段,三峡水运新通道项目前期工作全面启动,川渝共建万州新田港二期工程加快建设,重庆江北国际机场第四跑道已全线贯通……川渝交通基础设施重大项目“火力全开”,一条条蜿蜒的高速公路、一节节崭新的轨道在巴渝大地铺展开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历史被彻底终结。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川渝建立省市领导联系重大项目机制,首批筛选提出成渝中线高铁、成达万高铁、长江上游航运中心等8个川渝共同实施、需省市级层面协商推动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目前已全部启动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925亿元。

2月27日,成渝中线高铁施工现场,工人正在加紧作业。首席记者 龙帆 摄/视觉重庆

2月27日,成渝中线高铁施工现场,工人正在加紧作业。首席记者 龙帆 摄/视觉重庆

携手破解“煤少油缺”能源瓶颈

4月3日,铜梁区少云镇高碑村,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以下简称川渝特高压)铜梁变电站外线路施工现场,迎来一个特殊的时刻。

“目前,重庆段正在架设铜梁至板桥、铜梁至圣泉的特高压送出线路,四川段正在铺设天府南至铜梁的特高压线路。”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建设部陈进告诉记者,这三条线路均需跨越500千伏资铜线运行线路。

这也就意味着,为确保架线安全,资铜线需要停电,为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及送出工程留出施工窗口期。

但,安排500千伏线路停电对于电网而言,并非想象中简单,这会改变重庆、四川两地电网运行方式,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两省市间电网运行联络,对电网运行可靠性带来影响。

为此,重庆积极与四川协调,“双方需要找到一个最佳的施工窗口期,用最短的停电时间,同时满足重庆段和四川段的架线施工需求。”陈进介绍,在两地统筹协调下,4月3日至20日,500千伏资铜线路实施停电,重庆、四川全力抢抓工期,助力川渝特高压及送出工程全速推进。

作为构建西南特高压交流骨干网架的起步工程,川渝特高压连接四川、重庆电源和负荷中心,是加速川渝电网一体化进程的关键控制性工程。近年来,川渝正携手共建,在电网规划、工程建设、技术攻关等领域展开密切合作。

据了解,川渝特高压交流工程新建特高压线路658公里,总投资达到288亿元。大手笔投资的背后,是川渝两地区域发展的大谋略。

“川渝地区能源保障现状与其在全国大局中的发展定位、承担的使命任务不匹配,能源供给对区域经济发展形成不小制约。”虽然川西地区是全国重要的水电基地,但川西至成都城市群负荷中心及川渝之间的电网网架结构相对薄弱,川渝现有输电通道已趋于饱和。

而川渝特高压在2025年建成投运后,每年能输送清洁电能超过350亿千瓦时,西南电网的主网架电压等级将从500千伏提升至1000千伏,将有效承接川西甘孜、阿坝地区水电等清洁电能外送,保障成渝负荷中心用电需要。

特别是,川渝特高压作为落点重庆的第一项特高压工程,将有效强化川渝地区水电就地消纳的能力,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更加充足可靠的电力供应。

事实上,近年来,川渝为了破解能源供应瓶颈,正以重大项目为载体,不断拓展合作空间。目前,两地已启动川渝特高压交流环网论证,并开工川气东送二线等项目,共同推进川渝天然气千亿立方米产能基地、西南地区百亿级储气调峰基地建设,加快建设藻渡水库、渝西水资源配置等骨干水利工程,川渝能源水利等一体化进程取得关键突破。

可以预见,当前,川渝能源重大项目建设按下的“快进键”将在两地释放神奇裂变的乘数效应,为双城经济圈预留广阔的发展空间。以攻克一个个历史难题为路径,双城经济圈建设正不断加速、不断向前。

超瞬态实验装置项目建设现场。(受访者供图)

超瞬态实验装置项目建设现场。(受访者供图)

“双圈”加速补齐科技创新短板

在位于重庆高新区的成渝科创中心,超瞬态实验装置预研项目建设正如火如荼。

“目前,超瞬态实验装置预研项目1号科学研究楼主体结构已经封顶,正在推进机电安装和内外装饰工程施工,预计于2024年8月完工。”重庆大学校长助理朱才朝表示,此外,同步辐射光源建筑工程已经开工。

大科学装置作为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产生重大原始科技成果的创新高地。而在此之前,作为西部唯一的直辖市和国家重要的中心城市,重庆大科学装置项目的布局却处于空白状态。

事实上,除了大科学装置外,和沿海先发地区相比,川渝地区在科技投入、科创平台、人才队伍等方面均差距明显,重大基础科研平台缺乏和区域创新能力不足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

瞄准问题的关键,成渝地区以重大项目建设为突破点,加速提升双城经济圈科技策源力。

而超瞬态实验装置就是重庆首个大科学装置项目,也是西部第一个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提升双城经济圈科技实力的重要基石。

超瞬态实验装置由“高通量同步辐射光源”和“超瞬态电子显微镜集群”两部分有机组成,可以在头发丝六十万分之一的空间上,以1秒的一千万亿分之一为时间单位,来研究物质的“瞬息变化”。

装置建成后,将结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核工业技术等重点产业需求,开展高温燃烧机理、新燃料电池、癌症早期诊断与放疗等基础前沿研究,推进基础科学研究和产业技术创新融通发展。

比如,近年来,成渝地区已成为中国重要的集成电路基地之一,仅重庆就汇聚了存储器产业巨头SK海力士、华润微电子、中国电科、万国半导体、超硅、奥特斯等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和封测等企业。

但,想要推动成渝地区集成电路向高端跃升,微纳加工技术的重大突破是核心。

而目前,中国之所以在微纳加工技术领域进展缓慢,根本原因在于缺乏高性能的研究平台进行关键技术研发和完整元件集成测试,技术积累和人才培养缺乏关键支撑。

这一困局或将得到扭转。

“在超瞬态实验装置一期建设项目中,我们将建成1台高通量的低能同步辐射光源,可以产生通量水平国际先进的紫外光,用于微纳加工,有利于支撑成渝地区集成电路产业加速迭代。”朱才朝解释。

二期项目中,还规划建设1台高通量的中能同步辐射光源和电子显微镜集群,可以产生穿透力更强、空间分辨率更小的X射线,对成渝地区的核工业、新能源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等转型升级提供关键技术研发支撑。

以重大项目为抓手,双城经济圈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路径,越发清晰。

就在今年一季度,九龙坡西南铝产能提升、金凤软件园(虎溪园)二期、资阳市临空智谷科创园等项目按计划开工建设,重庆高新区安意法半导体8英寸碳化硅外延及芯片项目三号综合楼完成封顶,成都医学城(金地威新科创园)一期、绵阳天宜上佳绿能新材料创新产业园一期已完工,科技创新、现代产业项目正呈现多点开花的态势。

随着重大项目的加速推进,双城经济圈腾飞也开启更多新的可能。

(责编:秦洁、刘政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