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重庆频道>>健康>>健康视觉

科学应对老视 守护清晰“视界”

2024年05月24日09:30 |
小字号

主持人:大家好,欢迎观看人民网健康视频节目,我是文彦。

老视,作为随着年龄增长而自然发生的生理现象,给一些人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那么,老视的发生与哪些因素有关?又有什么方法可以改善呢?

今天,我们邀请到重庆爱尔眼科医院总院副院长彭艳丽,和我们一起聊一聊相关话题。

主持人:彭院长,你好!

彭艳丽:主持人好!大家好!

主持人:首先,请彭院长为我们介绍一下什么是老视?它的发生发展与哪些因素有关?

彭艳丽:老视,又被称为老花眼,是一种随年龄增长而自然发生的生理现象。其根本原因在于眼球内的晶状体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硬化,失去弹性,引起眼睛的调节能力下降,难以聚焦于近处的物体,导致阅读、近距离工作等变得困难。老视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变化,几乎所有人在40岁以后都会经历不同程度的视力变化。我们又把老视分为老视前期指年龄在35—45岁,早期45—52岁,晚期>52岁。

老视的发生发展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首先,年龄是最主要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老视的发生率和程度逐渐上升;其次,个人的用眼习惯也会对老视的发生产生影响,如长时间近距离用眼、阅读环境光线不足等;此外,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也会影响老视的发生,如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人,可能更容易出现老视。

总的来说,老视是不可避免的生理现象,目前无法治愈与逆转,但可以通过佩戴老花镜或进行手术治疗来改善视力。对于已经出现老视症状的人,建议及时咨询眼科医生进行评估和治疗。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眼部卫生,定期进行眼部检查,也是预防老视和其他眼部问题的重要措施。

主持人:您刚才提到老视手术可以改善视力,我们可以理解为它就是老年人做的近视手术吗?

彭艳丽:不是的,虽然两者都是眼科手术,但它们的手术原理、适应症和适应人群并不相同。老视手术的“老”,是老花眼的“老”,它主要用于治疗因年龄增长导致的老视问题,也就是刚刚所提及的老花眼。它利用医学技术,改变人眼的焦深,增加景深,达到既可以看远又可以看近的效果。这种手术适用于40岁及以上的人群,尤其是那些已经出现老花症状,影响到日常生活和工作的人群。

而近视手术则是用于矫正近视问题,即让患者能够摘掉眼镜或隐形眼镜,达到清晰视力的效果。它通常包括角膜激光手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等多种手术方式,适用于近视度数稳定,并希望通过手术改善视力的患者。

因此,虽然两者都是眼科手术,但目的和适应人群是不同的。老视手术并不是老年人做的近视手术,而是针对老花眼这一特定问题的手术治疗方法。在选择手术时,患者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进行决策。

主持人:那么,老视手术有哪些种类?患者该如何去选择呢?

彭艳丽:老视手术主要包括角膜老视手术和晶体老视手术等。角膜老视手术通过改变角膜弧度的同时,引入景深的增加,从而实现远中近的全程视力;晶体老视手术则是将特殊设计的人工晶状体例如多焦点晶体植入眼内,可以同时提供远视和老视的矫正。

老视手术的选择取决于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他们的年龄、职业、生活方式以及对视力的需求等。具体的步骤为:首先进行全面的眼部检查,评估眼部健康状况和手术适应症;其次,根据个人的年龄、职业、生活方式以及对视力的需求等因素,与医生充分沟通,并知晓各种手术方式的优缺点,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手术方案;同时,患者还需了解手术的注意事项,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

主持人:老视手术后,患者在生活中应该如何调整,以保护视力?

彭艳丽:首先,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至关重要。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定期休息眼睛,每隔一段时间远离屏幕并调整阅读距离,以减轻眼部疲劳。

其次,注意眼部卫生。保持眼部清洁,避免用手揉搓眼睛,以防细菌感染。同时,外出时要做好防晒措施,如佩戴遮阳帽和太阳镜,避免紫外线对眼睛的伤害。

此外,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对视力恢复有益。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饮食方面,应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果、全谷类食物和鱼类等,以促进眼部健康。

最后,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复查,及时处理任何不适或异常情况,确保手术效果的稳定和眼部健康。

主持人:好的,非常感谢彭院长的分享,同时也感谢大家的关注,再见!

彭艳丽:再见!

(责编:陈易、刘政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