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区:幼小衔接聚合力 协同育人促成长
学前教育是个人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和小学是相互衔接、相互呼应的两个教育阶段,做好幼小衔接,是实现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近年来,重庆市江津区以“区域推进新时代美好教育育人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课改项目为依托,坚持儿童为本、双向衔接、系统推进、规范管理的原则,聚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幼小科学衔接长效机制建设“两大重点”,做好机制保障、园校联合教研、家园校携手共育“三个篇章”,从幼有所育奋力走向幼有善育,有力推进了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优质发展,促进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成长。
强化行政统筹
健全保障机制
整体布局,强化行政统筹,健全保障机制。早在2021年,江津区教委就印发了《江津区大力推进幼小科学衔接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并成立了幼小衔接领导小组、专业指导小组,健全组织保障、制度保障、经费保障机制,推动幼小衔接工作顺利开展。
为进一步规范幼小科学衔接工作的管理,江津区还特别制定了《江津区幼小科学衔接项目研究有关制度》,对层级管理制度、联合教研制度、考核制度、档案管理制度进行了细致梳理。
其中,层级管理制度确定了幼小科学衔接工作实行“工作小组——指导小组——各试点校(园)——参与教师”四级层级管理。考核制度规定,实行幼小衔接工作月报制度,并每学年对试点校(园)进行一次评价,将其纳入区教育系统年度目标考核(教研板块)工作中。
园校结对、联合教研
协同开展幼小衔接试点工作
幼小衔接一直以来,是家长关心、社会关注的难点问题。“幼小衔接中,要注重知识、习惯、思维、兴趣的衔接。”近年来,江津区四牌坊小学与几江幼儿园、江津区实验小学与德感幼儿园等学校多次携手开展“科学做好幼小衔接联合教研活动”,园校双方教师积极分享各自的教学实践和经验。
在江津区,类似的园校联合教研活动越来越多。各小学、幼儿园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围绕幼小衔接过程中幼儿身心、生活、社会、学习等维度,丰富教育载体,创新教研方式,多形式开展科学幼小衔接教育,突出一个“联”字,园校形成双向衔接意识,帮助广大幼儿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
这得益于设立幼小衔接试点园、校和联合教研的相关举措。江津区教委从城区、乡镇遴选12所市级一级以上幼儿园和12所教学科研能力较强的小学确立为试点园、校,进行一园一校对接,联合开展幼小衔接试点工作,加强幼儿园与小学双方教师在儿童发展、衔接课程、教学方式、日常管理等方面的研究与交流,及时解决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实践中的突出问题。
每学期,江津区教委和教师发展中心还会开展联合教研成果展示、优秀教研成果评选,总结推广好做法好经验。
形成家园校合力
提升幼小衔接质量
为推进园校双向高效衔接,江津区开展了幼小衔接“七个一”专项活动。通过开展一批次实务培训、一系列评比活动、一类专项课题、一次跟岗交流、一批精品活动等形式,提升幼小衔接质量。
截至目前,江津区已形成多项物化成果,涵盖“心理准备(适应)”“生活准备(适应)”“社会准备(适应)”“学习准备(适应)”四方面。其中,微课20节,主题课程资源包8个,幼小衔接优秀活动集2本。
高质量的幼小衔接教育还需要学校与家庭合力共建。江津区通过问卷、家长会等途径,及时了解家长在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方面的困惑、意见和建议。同时,利用公益讲座和多渠道宣传,做好释疑解惑,宣传展示幼小双向衔接的科学理念和做法,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育儿理念和教育理念,认识过度强化知识准备、提前学习小学课程内容的危害。当前,江津区已建立起家、园、校互学共育机制,家长积极发挥监督和评价作用,大力支持和参与幼小衔接工作,形成了良好的育人氛围。
三年来,江津区幼小协同有效机制基本建立,幼儿园和小学全面推进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幼儿园、小学教师和家长的教育理念实现有效转变。《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各项要求得到贯彻落实,幼儿园、小学科学衔接课程形态基本形成,儿童从幼儿园到小学的顺利过渡基本实现,辖区群众对高品质学前教育服务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晏红霞、白贵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