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江四牌坊小学:做好长期衔接 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

幼小衔接是孩子们成长路上的一次重要跨越,也是儿童成长过程的一个重大转折。为了更好地帮助幼儿顺利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帮助家长建立科学的幼小衔接观念,滨江四牌坊小学高度重视幼小衔接工作,学校坚持“科学衔接、以生为本、循序渐进、规范管理”的原则,落实“零起点”教学,对幼小衔接工作进行细致入微的规划。
园校联动——“助”启航
幼小衔接进课堂。滨江四牌坊小学供图
为助力即将入学的幼儿平稳过渡到小学生活,学校深耕细作,助学生“启”明灯,为家长“明”方向。每年5月,积极组织学区内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参加学校升旗仪式,参观校园、学校荣誉室、班级植物角、文化走廊、图书室、舞蹈房、录播室等各大功能室,充分了解即将入学的学校新环境。同时,一年级的哥哥姐姐们带着他们走进自己的教学课堂,零距离互动,沉浸式感受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哥哥姐姐们端正的坐姿、专注的眼神、响亮的发言,成为幼小衔接最直观、最生动的一课,让他们对小学生活充满向往和期待。另外,为了减少幼儿与小学生角色的陌生感,学校定期联系学区幼儿园大班孩子一同参加校馆、校社、校企联动活动,如国家安全进社区宣传活动、农耕文化体验等。
家长工作也是幼小衔接重要的一环,学校积极主动和学区幼儿园结对, 安排教师走进幼儿园进行交流研讨,向家长介绍学校的课程和学习时间安排,让家长全方位了解小学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与家长交流畅谈,答疑释难,缓解家长焦虑。同时,利用暑假黄金期,学校公众号积极推送“幼小衔接家长系列”文章,引领家长更新幼小衔接理念,为科学地进行幼小衔接做好家校准备。
年级协作——“研”方向
学校秉承“团队相聚,方可研之有悟,促进发展”的团队理念,高度重视教师团队协作在幼小衔接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为了一年级上期的工作重点“幼小衔接”工作高效开展,及时成立以一年级年级主任为组长,一年级老师为成员的“幼小衔接”工作组。大家互评互助,建立共同监督和提醒机制,用爱心和真心滋润学生成长、用诚心和信心落实好科学幼小衔接,结合学校“融”文化理念,每个月评选出最美“融慧教师”。教学上,各学科教师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有目的、有计划地将教育教学活动与幼儿园的教学方式、活动方式相融合。在教学活动中融合兴趣教学法、直观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多元化教学方式,并定期组织老师们研讨教学内容、进度,及时解决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出现的难点和问题。另外,定期开展素质教育开放日活动,让家长了解学校幼小衔接教育,参与孩子的学习活动,更好地了解学校在幼小衔接工作中的努力和成果。
活动引领——“见”成长
学校党总支书记邹权伟为新入学学子点朱砂启智。滨江四牌坊小学供图
近年来,滨江四牌坊小学一直高度重视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成长和发展。为了让新生更好的适应新环境,开学第一天精心组织迎新活动。“启学打卡”“击鼓鸣志”“朱砂启智”“新学期许愿”四项入学互动体验活动,学礼明德,启智立志,帮助新生更好地融入新环境,开启小学新旅程。“过启智门、正衣冠、行拜师礼、开笔写‘人’字”等温暖且有仪式感的入学仪式,为一年级的孩子们开启一段别样的人生旅程。
海会苑幼儿园学子观摩滨江四牌坊小学升旗仪式。滨江四牌坊小学供图
开展“‘衔’出好习惯 ,‘接’力助成长”系列活动,帮助孩子们逐渐适应新角色,尽快融入新环境,更好进入新状态。如:一年级课堂教学常规展示、队列展示、课间律动、班级文化布置评比、最美植物角、书写我规范、“红领巾示范,小手拉大手”等活动都旨在切实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帮助一年级孩子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养成良好的学习及行为习惯,让他们更快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
每年新生入学第一期,学校组织两次家长会,一年级家长会主要介绍学校班级的一些基本情况和在幼小衔接方面的要求和安排,为家长讲解幼小衔接应该为孩子做好的准备工作。学期中的第二次家长会主要汇报孩子们在校的表现情况,交流孩子升入小学后的变化和存在的问题,共同探讨解决方案,确保工作重心始终着眼于儿童的可持续发展,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真正有效的幼小衔接是一种关注儿童的身心基础、呵护和培育他们主动学习的品质,并提升其解决问题与创新实践能力的‘长期衔接’。”滨江四牌坊小学邹权伟书记表示,学校将会步履不停,多方协作、多元探索,为孩子们的成长之路铺设坚实的基石,让幼小衔接工作走深走实,践行见效。(滨江四牌坊小学)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本网专稿
- 国内首个"虚拟标准化儿童患者模型"在渝启用
- 人民网重庆11月26日电 (陈琦、实习生姜晓轩)11月25日,“中国基层医生儿科常见疾病处理能力提升”全国启动会在渝举行。来自会上消息,由重医附属儿童医院牵头承担的国家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标准化儿童患者模型关键技术与应用”,成功创建我国首个标准化患儿模型,帮助更多的基层儿科医生持续提升诊疗水平。…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