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蟆幼儿园:坚持问题导向,助力农村幼儿成长

幼小衔接是帮助学前儿童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平稳过渡,让幼儿建立自信心,能健康、快乐地适应小学的学习与生活,保持身心的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江津区石蟆幼儿园是一所乡镇中心幼儿园,为了加强家校社三方合力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帮助孩子们顺利向小学过渡,近年来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贯穿幼小衔接始终,积极探索“1+N”幼小衔接实施策略,做实、做细、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助力农村幼儿成长。
找准问题 理清思路
参观小学功能室。石蟆幼儿园供图
该园积极落实国家纲领性文件精神,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与2022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为依据,分析幼儿数据,全面掌握幼儿发展综合水平。编制包含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社会适应与人际交往、身心健康与动作发展、倾听表达与阅读书写、科学探究与数学认知五大领域的调研问卷,通过对本园大班幼儿五大领域测评数据的分析,获取幼儿入学前的发展综合水平及个人画像。
田园劳作。石蟆幼儿园供图
教师深度做好画像研究,充分了解幼小教师的协同现状。采用自编问卷《幼小教师合作开展幼小衔接情况》,内容包括教育主体、教育方式、合作内容三个维度对当前幼小教师合作情况进行调查,充分了解幼小教师的协同现状。
园所也展开自我检视,深入分析园所幼小衔接工作短板。通过对课程设置、师资能力、运行机制、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深度剖析,找准园所幼小衔接工作短板。
制定举措 精准实施
基于目前幼小衔接存在的不足,石蟆幼儿园探索、归纳出“1+N”的幼小衔接实施策略。
“1”是基于成果导向构建一个幼小衔接课程框架。
该园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指向“达到入学的要求”,构建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准备,帮助幼儿逐渐适应学校的学习和生活规范,为幼儿顺利从幼儿园阶段过渡到小学阶段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现幼小科学衔接”为培养目标的幼小衔接课程框架。
“N”是围绕幼小衔接课程框架多措并举,提升幼小衔接工作成效。
一是提高衔接意识,园、家、社共同护航幼小衔接。通过开展有关幼小衔接工作的家园沟通交流会、建立教师与家长的云沟通平台,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充分发挥家园共育的教育合力;通过开展幼儿社会实践活动、社区辅导员进校园活动等,让社区教育有效促进幼小衔接工作。
足球比赛 。石蟆幼儿园供图
二是重视双向衔接,推动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联动协作。园方与石蟆小学结对,充分挖掘两校需求,开展教学互访、同课异构、教师角色互换、幼小双向互访、主题教研、教师沙龙等形式的联合教研活动,围绕共同教育目标使幼小衔接落到实处。
三是聚焦科学衔接,优化幼小衔接教育内容和衔接方式。该园将幼小衔接纳入幼儿园的三年教学计划,教育教学活动和一日生活与幼小衔接有机融合,在幼小衔接课程总目标下,以2022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逐步培养幼儿语言与阅读、数学与逻辑思维、科学与探索、社交与合作、创造与表达、规则意识与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身心健康与运动发展八项能力。
石蟆幼儿园负责人表示,幼小衔接对农村幼儿平稳过渡并顺利适应小学生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关乎其后继学习与终身发展。在建设高质量学前教育体系的新时代背景下,农村幼小衔接已然成为当前学前教育工作关注的重点。石蟆幼儿园将继续坚持问题导向思路,探究和完善更科学的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模式,助力农村学前教育再上新台阶。(石蟆幼儿园)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本网专稿
- 国内首个"虚拟标准化儿童患者模型"在渝启用
- 人民网重庆11月26日电 (陈琦、实习生姜晓轩)11月25日,“中国基层医生儿科常见疾病处理能力提升”全国启动会在渝举行。来自会上消息,由重医附属儿童医院牵头承担的国家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标准化儿童患者模型关键技术与应用”,成功创建我国首个标准化患儿模型,帮助更多的基层儿科医生持续提升诊疗水平。…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