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坪坝两大联盟学校共推“大思政”一体化建设

近日,沙坪坝区立信联盟与一中联盟联合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研讨会举行。围绕“大思政”育人理念,探索教学方法的创新与互动,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与优化,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陈娟介绍活动情况。戚馨月摄
沙区第一实验小学校党支部书记陈娟欢介绍,本次活动既是沙坪坝区第一次跨联盟的研讨盛会,也是该校举行的第一次大型的跨联盟思政活动,要把宽而浅的问题,变得精而深,集合大家的智慧,共创思政教育解惑之道。
樊丽致辞。戚馨月摄
沙区教委总督学樊丽在致辞中说,一直以来,沙坪坝区厚植区域红色资源,积极构建“红岩大课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体系。联动重庆大学、西南大学、重庆师范大学3所高校,由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成员学校领衔,成立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共同体联盟”3个,覆盖全区中小学校。
她表示,作为思政教育工作者,应提高站位,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结合教育特色资源构建红岩一体化共同体联盟课程机制,拓展大思政课的育人新格局,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与共享,达到共商共建共赢的良好状态,形成一批具有沙区特色、红岩特质、联盟(学校)特点的“红岩思政”育人品牌。
周鹊虹作主题讲座。戚馨月摄
研讨会上,重庆市第一中学校副校长周鹊虹带来《大思政背景下学校德育的文化思考》主题讲座,他认为教育者首先要深刻了解当前学生的时代特点,充分相信他们的能力和未来,这是实施思政教育的前提和基础。他认为,从文化思维的维度,学校文化应外显有个性、内蕴有意义、背后有故事,实现对学生的文化熏陶,教育最终要体现文化的高度;从知行并进的维度,结合学校行走的思政案例,阐述如何提升“行走”的思政分量,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螺旋式上升;从细节经营的维度,结合一中“校园八季”德育体系,将教育教学行为落实到具体细节,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研讨会现场。戚馨月摄
重庆师范大学教授兰桂萍带来了《多重视野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及其突破》的学术报告,强调深化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应强化“破解难题”“凝聚合力”“共建共享”“品德铸育”等视野,并提出有针对性实效性的策略与建议。
郭斌做总结发言。戚馨月摄
沙区教师进修院党委副书记郭斌表示,学生是大中小学思政课的作用对象,教师队伍应主动作为,深化实践,探索共性中保留个性,在交流中促进自身与联盟校的发展。
沙区第一实验小学教师胡蓉、李正洪、石宗璐分享了思政课教学中的创新实践。胡蓉从对思政课的理解、教师应该做什么、如何让孩子们理解等三个维度进行讲解。李正洪借“花园种花”来比喻思政课最初的模样——简单,把兴趣说的通情达理是简单、能让思维启智润心是简单、能让境界自成高格是简单。石宗璐提出走出围墙做思政,建设“行走”的大思政课,以小学各年级道法课的特色教学设计做思政教育的具体讲解,谈培养有知识有能力的学生。
联盟校代表围绕“大思政”一体化建设的构想与进展也进行交流发言。如:重庆一中思政课教师已搭建“一核六翼三保障”的一体化建设机制,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范围覆盖和全纵深贯通;育英小学创新理念确立思政教育方向,让思政课“立”起来,创新思路打造思政教师队伍,让思政课“动”起来,创新模式拓展思政课堂阵地,让思政课“活”起来;树人小学思政课建设围绕“大”建设实践“大”课堂,整合教育“大”师资,汇聚协同“大”合力,拓展育人“大”格局;立信职业教育中心构建了“12345”大思政育人格局,扎实落实“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实现“六大突破”,积极开展职业教育长学制思政教育一体化工作。(袁杰)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