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眼病别忽视 早诊早治才可取

主持人:近日,重庆爱尔儿童眼科医院开启了2024“许孩子一个光明未来”的系列公益援助活动,针对不同的儿童眼病进行义诊筛查,并组织开展了多场健康课堂,将儿童眼健康知识带到大众身边。那么,究竟儿童青少年时期的哪些眼病需要引起重视呢?家长又应该如何防治呢?本期健康视频节目特别邀请到重庆爱尔儿童眼科医院特聘专家周希瑗,一起跟大家聊聊相关话题。周教授,你好!
周希瑗: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儿童白内障是比较严重的儿童眼病,您多年从事于白内障的临床诊疗,请您给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儿童白内障,是什么原因导致它的发生?又应该如何治疗呢?
周教授:儿童白内障是一种严重影响儿童视力发育的眼科疾病,它可能由遗传因素、先天性异常、代谢疾病、外伤或药物反应等原因引起。儿童白内障又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先天性白内障,这是孩子出生时就存在的;另一种是外伤性的白内障,通常是孩子被玩具、铅笔、小刀、带尖角的硬物等锐利物品戳伤等因素造成的自伤或他伤所引起的。
儿童白内障的治疗,需要根据患儿的晶状体混浊的严重程度、视力情况和年龄等,给出不同的处理方法。其中,手术是常用的治疗方式,取出混浊晶状体,换成人工晶状体 ,或者佩戴眼镜。
如果孩子太小,无法耐受手术且病情尚可控制时,不宜过早进行手术治疗。如果病情过重,则应尽快前往正规医院进行手术评估并及早手术,以免影响到视神经的发育,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主持人:那么,家长如何自查孩子是否有先天性白内障呢?
周教授:先天性白内障的儿童发病早,家长细心观察是可以在早期就发现的。如果发现孩子黑眼球发白,目光呆滞、无法自己拿到奶瓶或玩具等;或者是孩子眼球不能灵活转动,到了会爬、会走的时候,由于看不清东西而害怕去爬走等;以及眼睛有斜视的情况等,都应及时到专业的眼科检查。
此外,当孩子的父母、哥哥、姐姐患有先天性白内障;母亲在怀孕早期有感冒史或明确有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感染史;母亲在孕期内患有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不足,营养不良等情况下,孩子在出生后1月内,应立即进行详细的眼科检查,并依据医嘱定期复查。
主持人:除了白内障以外,眼底病也是儿童眼病的常见疾病,那么儿童眼底病究竟是指什么呢?
周希瑗:儿童眼底病需要分为不同年龄段重点监测。0—1岁,对于出生孕周<32周或出生体重<2000g的新生儿,要警惕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一般在出生后4—6周可以到儿童眼底专科做初次筛查。
1—6岁,这期间是孩子视功能成长的关键时期。要警惕先天性、遗传性眼底病导致的视力发育异常,如家族性渗出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劈裂症、视网膜色素变性、眼弓蛔虫病以及视网膜母细胞瘤等。如果孩子出现揉眼、眯眼、斜视、眼震等低视力或者夜视力较差的表现,一定要及时到儿童眼底专科筛查。
6岁以上的学龄期和青春期儿童,近视的发生概率上升。眼睛近视后会出现各种眼底健康问题,严重者可致视力不可逆损伤。因此,近视度数较深的孩子应定期监测眼底,早发现、早干预眼底并发症。
此外,孩子天性活泼好动,眼外伤时常发生。由于眼底位于眼球后部,很多累及眼底视网膜的外伤,往往外观表现轻微,容易被家长忽视。因此,不论什么情况,在眼外伤后都应及时到儿童眼底专科检查,以免延误病情。
主持人: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如何防范呢?
周希瑗:首先,需要增强筛查意识。从新生儿阶段开始就应重视眼病筛查。其次,注意避免眼外伤。同时,关注孩子的视物行为和表现。可以学习一些简单地判断孩子眼睛是否存在问题的方法,如光照反射、厌恶实验、红球实验等。
另外,如果家中有宠物,一定要注意宠物的清洁卫生和疫苗接种;不让孩子过分亲近宠物,以免通过宠物感染寄生虫。
需要注意的是,儿童有异于成人,由于其缺乏自主表达能力,对于早期眼底改变,临床表现相对隐匿,不容易被发现,极易导致患儿视功能永久不可逆损伤。因此,对于家长来说,应该重视孩子眼底健康,定期带孩子到儿童眼底专科检查视力和眼底,做到早发现、早干预,减少严重眼底并发症。
主持人:在全国“爱眼日”到来之际,开展了哪些活动,请周教授为大家介绍一下。
周教授:最近,在全国“爱眼日”到来之际,重庆爱尔儿童眼科也开展了一系列公益活动,此次系公益活动的征集对象为0—18岁重庆户籍患有眼病的儿童青少年,为其提供手术,低视力、弱视康复训练及配镜等诊疗帮扶服务。
主持人:好的,谢谢周教授的分享,同时感谢大家的关注,我们下期再见!
周希瑗:再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