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重庆频道>>专题关注

渝北区探索“360”劳动争议化解新机制

2024年07月22日14:51 |
小字号

晨光初破,城市尚未完全苏醒,秦于清已经踏上了前往渝北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的路途。对她而言,每一天都承载着崭新的使命:为那些因劳动纠纷而心生困扰的人们搭建起沟通的桥梁。

调解室成了群众身边的“解忧驿站”

抵达办公室,秦于清首先要做的是整理思绪,她的桌上堆满了卷宗,每一份都承载着劳动者的期盼。秦于清轻轻翻开一本,细细研读起来。秦于清是院里大家公认的“金牌调解员”,2019年至2023年五年里,她成功调解案件6700余件。

随着第一缕阳光透过窗户,调解室的门缓缓开启,秦于清迎来了今天的第一批当事人——一对面带愁容的夫妻。“其他区域的同事完成任务后,都收到了奖金,唯独到了我这儿,至今都还拖欠着。”张女士因销售绩效问题与公司产生分歧,多次沟通无果后,决定寻求法律途径维权。秦于清微笑着迎上前去,一边安抚着张女士的情绪,一边耐心倾听她的诉说。

调解过程中,秦于清首先引导双方充分表达各自的立场和诉求,然后运用专业的法律知识,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建议。“调解呢,就是此刻我们在一张桌子上,大家坐下来,心平气和地谈,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这样既能快速解决问题,又能保持良好的工作关系。”接着,她又转向企业负责人说道,“而仲裁,则是在调解不成后,由我们仲裁院作为第三方,根据法律法规作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裁决。这个过程可能相对正式,但也能确保双方权益得到公正处理。”

面对双方的争执,秦于清始终保持冷静与耐心,用事实说话,以理服人。她巧妙地运用“换位思考”的方法,让双方逐渐理解对方的难处,找到利益的共同点。

秦于清耐心地说:“如果我们今天能通过调解达成共识,比如确定一个合理的奖金计算方式并补发之前的差额,那么我们就可以立即签订调解协议,问题就解决了。而且,这个调解协议是有法律效力的,如果有一方不履行,另一方可以直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当调解进入关键阶段,秦于清注意到张女士眼中的疲惫与无奈。她轻轻拍了拍张女士的肩膀,用鼓励的话语给予她力量:“妹妹,我们都是为了生活而努力的人,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找到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经过一个小时的耐心调解,在秦于清的见证下,双方签订了和解协议。协议中明确规定,公司将在本月内一次性支付张女士因销售绩效争议而减少的奖金差额。此外,公司还表示将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员工满意度和归属感。

夕阳西下,秦于清送走了最后一位当事人,她独自坐在办公室里,开始翻看明天即将调解的案件卷宗,不时地做着记录,她希望用自己的努力促成更多案件以双方握手言和的方式圆满解决。

“360”推动劳动争议多元化解

秦于清是所有奋战在劳动纠纷化解一线的工作人员的缩影,一份份协议的签订,是对劳动者权益的尊重与保护,更是和谐劳动关系的促进与维护。

据统计,2023年渝北区受理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案件数相比2017年增加了162%。为有效应对这一趋势,强化劳动争议的源头治理,渝北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积极创新,构建了“360”劳动争议预防化解机制(即三项重点工作、六大主体联动、打造“零距离”服务),致力于为劳动关系双方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服务。

为预防劳动争议的发生,渝北区从源头入手,通过强化普法宣传、建设诉源治理示范工作站、建立重大集体争议快处机制这三项重点措施,利用“人社月月大讲堂”“分行业讲劳动法”“助企纾困人社在行动”等普法宣传平台,广泛普及劳动法律法规,推动用人单位规范用工管理。今年以来,已举办各类普法宣传活动4场,惠及千余人。

劳动争议纠纷多发生在基层,如果能在第一时间知晓纠纷、尽早调处矛盾,就能及时化解,有效维护社会和谐。因此,渝北区人力社保局、区司法局、区人民法院、区总工会、区工商联、各镇街“六大主体”联动,建成了多方参与、资源整合、统筹协调、案件快速流转、司法确认无缝衔接的劳动争议多元化解机制。目前,渝北区22个镇街均组建了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成立了劳动争议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人力资源服务行业人民调解委员会;建立了调解协议快速确认机制。今年以来,基层调解中心成功调解争议246件,各类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争议357件。渝北区劳动争议人民调解委员会被评为“工作突出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阳光调解工作室”被评为渝北区品牌调解室。

下一步,渝北区人力社保局将继续秉持“民生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通过创新仲裁方式、构筑劳动人事争议基层调解网络、加快仲裁信息化建设等方式,不断提升服务质效。(夏金梅)

(责编:秦洁、刘政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