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重庆频道>>健康>>资讯

面色红润就是气色好?松山医院:警惕这种罕见血液病

2024年07月25日14:54 |
小字号

近期,重庆松山医院血液内科一周接诊了三名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然而该病其实并不多见。那么到底什么是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呢?今天就跟随松山医院血液内科专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重庆松山医院供图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重庆松山医院供图

第一位患者:面色红润的孙婆婆

八十多岁的孙婆婆平素身体健康,精神抖擞,不少邻居夸她:面色红润,气色好。社区义诊时测了血压、血糖都挺好,然而血红蛋白指标过高。孙婆婆女儿疑惑:血红蛋白高、不贫血,这不是好事吗?

其实不然,血红蛋白水平太高了,血细胞成分过多,血液流动慢、循环不佳,容易形成血栓、造成重要脏器栓塞。孙婆婆来到重庆松山医院血液内科住院,进一步完善骨髓穿刺、基因检测,明确诊断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间断接受放血治疗,维持血红蛋白在安全范围内。

第二位患者:辗转求医的秦阿姨

秦阿姨来自周边区县,几年前出现双手麻木,一直当做颈椎病理疗、推拿。为了节约钱辗转于各个诊所2—3年,近段时间开始出现双手疼痛、下肢麻木。秦阿姨脚掌、足后跟、脚踝处都是通红的,因为手掌通红,不排除肝病可能,又进一步做了肝脏相关检查,结果肝脏没有问题,却意外发现血红蛋白很高。

秦阿姨的血红蛋白涨得太快,一直控制不佳,频繁住院放血也严重影响了她的生活和工作。综合评估后给她调整为口服羟基脲治疗,经过3个月细心地调整剂量,秦阿姨的血红蛋白水平终于稳定了,随访半年后手脚麻木、疼痛都消失了,再次回到了工作岗位。

第三位患者:即将退休的李爷爷

六十多岁的李爷爷,单位体检发现血红蛋白异常升高,担心是血癌,火急火燎地来到松山医院。李爷爷的脸、脖子都是通红的,之前也很多老同事问过李爷爷是不是上班喝酒,脸这样红,没有晒太阳,也没有过敏,冬天也这样。

检查确诊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详细检查和沟通后,李爷爷最终选择了干扰素治疗,很快就控制良好。

同一时期接诊了三位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患者,不难发现,他们都是靠着一张血常规报告发现了端倪。

读懂小小血常规,探秘血液的奥秘

在血液内科医生看来,一张简单的血常规也有很多隐藏的信息,需要细心挖掘、仔细分辨。血常规可以检查出患者是否存在贫血,是否存在感染,对血液系统疾病和骨髓造血功能也有提示作用。

血常规检查中,如果这3个指标明显异常,则建议做进一步检查。

红细胞:如果发现红细胞/血红蛋白数量增多,提示体内可能存在相对缺氧,导致代偿性红系增生。如果血红蛋白数量比较少,说明有贫血的问题。

血小板:如果发现血小板明显减少,出血风险升高,如果出现重要脏器大量出血,甚至可能出现休克、危及生命。如果发现血小板过度增多,有血栓形成并且造成栓塞的风险,出现脑梗、心梗、肺栓的风险也随之增高。

白细胞:如果在做血常规检查的时候发现白细胞数量增高,可能体内有细菌和病毒感染。如果白细胞的数量偏少,可能是免疫系统或骨髓出现了问题。

及时干预与治疗,快血液疾病一步

上面的三位患者虽然都是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但由于不同的年龄、身体状态、病情表现、治疗反应,最终的治疗方式也不同。

服用抗血小板生成药物

可以起到预防性的作用,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改善生活习惯

戒烟限酒,良好控制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肥胖等问题。

放血治疗

当血红蛋白高达一定水平后,则需开始静脉放血治疗,放血治疗便捷、高效,但反复静脉放血治疗也会出现铁缺乏的相关问题。

骨髓抑制药物治疗

一线药物:羟基脲或干扰素。

二线药物:芦可替尼。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发展十分缓慢,病情在得到有效控制后,多数情况下不会影响生活质量,所以应早诊断、早治疗,避免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

但该病也有一定几率向其他疾病转化,所以也不应掉以轻心,仍需定期复查、监测,以便医师及时调整诊治方案。(重庆松山医院 供稿)

(注:此文属于人民网登载的商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责编:陈易、刘政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