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松山医院马千里受邀参加慢阻肺病专病照护能力提升项目全国巡讲

近日,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PCCM)规建—慢阻肺病专病照护能力提升项目全国巡讲举办,“PCCM3.0慢阻肺病专病规建标准”正式发布。国内众多知名专家齐聚一堂,共议领域热点,探讨发展趋势,共同推动我国慢阻肺病诊疗水平再迈新台阶。重庆松山医院慢性呼吸疾病管理与康复中心负责人马千里受邀作专题演讲。
会议现场。重庆松山医院供图
据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已成为全球第三大主要死因,是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明确的重点防治疾病。然而,由于认知程度低、诊疗欠规范、人才缺口大,慢阻肺病的防治和诊疗已成为临床医生面临的一项重要挑战。
陈荣昌致辞。重庆松山医院供图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陈荣昌在致辞中指出,在各位专家的支持下,慢阻肺病专病的全流程管理已日臻完善、规范。希望借力“PCCM科规建—专病照护能力提升项目”,慢阻肺病临床诊疗能力和科研能力能够得到全面的提升,造福更多患者。
冉丕鑫致辞。重庆松山医院供图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冉丕鑫开场致辞,他指出专病照护是医疗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如何提升专病照护能力是共同的责任和挑战。
本次大会分为“规范诊疗,助力学科发展”“聚焦指南更新,探索治疗新选择”两大环节,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孙永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文富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赵建平、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玮、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郑则广等国内知名专家,进行了充分的探讨,结合自身经历各抒己见,为与会者带来了新的启示,受益匪浅。
马千里现场演讲。重庆松山医院供图
作为PCCM3.0慢阻肺病专病规建标准制定的参与专家,马千里谈到,慢阻肺病发病机制复杂,有多种炎症细胞参与气道炎症,嗜酸粒性细胞是介导2型炎症性疾病的主要免疫细胞之一,IL-4和IL-13是驱动2型炎症的关键和核心细胞因子。
马千里指出,GOLD指南虽尚未定义伴2型炎症慢阻肺病,但参考哮喘指南,EOS、FeNO等可作为识别2型炎症的生物标志物。研究数据显示,慢阻肺病患者中,伴2型炎症慢阻肺病患者占比较高,且其急性加重率更高,再入院风险也显著增加,而如何更好地实现个体化治疗或可成为未来的研究方向。
重庆松山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PCCM)是集医、教、研于一体的医院重点学科,是重庆市唯一中国咳嗽联盟单位、支气管扩张症联盟单位、重庆两江新区临床重点建设专科、呼吸内科质控中心挂牌单位,荣获2022年“中国品牌医师团队”称号。由原西南医院、新桥医院呼吸学科(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的业务骨干组成专家团队,学科在呼吸系统(肺)疑难及危重症的诊治,尤其在慢阻肺、哮喘、疑难危重肺部感染、疑难慢性咳嗽、肺小结节的早期诊断、过敏性疾病个体化生物免疫治疗等领域处于国内先进、西部一流水平。
马千里是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阻肺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呼吸病学分会慢阻肺工作组成员,是重庆市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呼吸生理与肺功能学组组长;是编写中华医学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21年修订版)》的核心专家,并参与肺功能检查系列指南的制订;2019年代表国家疾控中心参加“中国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监测”(宁化点)的现场督导,从2015年始作为“全国肺功能检查规范化培训万里行”重庆培训中心负责人和授课专家,组织了覆盖秀山、奉节等12个区县和主城的20余场肺功能培训。在慢阻肺、哮喘,肺功能规范化检查等领域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重庆松山医院)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