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帮助更多未成年戒毒人员走向新生
民警王婷给未成年人戒毒人员上课。重庆市未成年人强制隔离戒毒所供图
“外婆,我终于可以回学校读书了。感谢警官、校长给了我这次宝贵的机会,我一定认真学习……”解戒人员张某一边拿着入学通知书激动地与外婆分享,一边感谢民警对自己的帮助。
重庆市未成年人强制隔离戒毒所(简称未戒所)是全市唯一一所专门收治未成年人戒毒人员的强制隔离戒毒场所。近年来,未戒所以打造未成年戒毒人员教育矫治特色的“三七”工作法为抓手,全力助推 “系统化、标准化、体系化”的教育戒治工作,全力挽救每一位失足青少年,帮助他们重返社会,重新生活,张某就是其中一位。
张某从小与外婆一起长大。因父母不在身边,缺乏管教,上学时常常逃课外出,初中读了2年就辍学在家。后因吸毒,被送至未戒所进行强制隔离戒毒。新入所的张某坐在教室后排,经常与其他同戒人员开小差、聊天。
民警王婷立即对张某进行了教育,课后还找她进行了个别谈话。当得知张某家庭情况后,王婷立即与教育矫治大队的民警商讨,为张某专门定制了一套教育矫治方案。为更好地锻炼身体增强体能,大队民警让张某积极参加各种康复训练活动,并加入舞龙队伍开展训练;为了能塑造强大的内心,民警还给张某上曼陀罗绘画疗愈课,让他内心能够平静……
渐渐地,张某在戒毒所里重新找回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各项戒治指标均正常,文化成绩也都合格了。
今年3月,一场特殊的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在重庆市崇德教育学校(未成年人强制戒毒所)的教学楼里进行。经过2个小时的答题,张某顺利交出答卷。数日后,王婷在课堂上公布了初中结业考试的成绩,张某得知自己成绩合格后,高兴得蹦了起来。他挥舞着成绩单,高兴地说:“王警官,我毕业了!”
“我想出所后,继续读书,王老师您能帮我一下吗?……”民警王婷时刻牢记这句话,为了帮助张某顺利读书,她利用个人休息时间,走访在市内各类普高学校,经过不懈努力,终于找到了能接纳张某读书的学校。
为了巩固张某的课本知识,民警杨梅为他购买来高中课本,让其自学。同时,还请北碚区叶雕非遗传承人陈老师,教他学习叶雕,锻炼张某的耐心与专注力,为其顺利回归社会做好准备。
“校长,这就是我们给你推荐的孩子,希望贵校能好好培养,助他成才。”9月1日,未戒所副所长胡光庆和王婷将张某顺利送到了学校。随后,还为张某单独举行了简单的入学仪式。胡光庆还将场所提供的2000元助学金及学习用具交到张某手中。
“你是在所未成年戒毒人员学习的榜样,希望你能够珍惜这次机会,与以前做个告别,不管学习中遇到什么困难,我们所有人都站在你身边支持你。”胡光庆再次激励张某。
近年来,未戒所不断做实做细未成年人强制隔离戒毒工作,以关怀式教育、契合式康复不断提升未成年群体戒毒康复效果,在戒毒人员后续照管中坚持无缝对接,一对一帮扶,利用定期回访、与社区等职能部门对接等方式做好社会化延伸指导工作。截至目前,已成功帮助近40名未成年戒毒人员重新回归社会、开始新生。
下一步,未戒所将持续加大对未成年人戒毒人员的课堂化教学工作,深化打造“一所一品牌”特色教育戒治项目,不断充实和完善三七工作方法,加强与市慈善联合总会联合开展青苗助学创业募捐项目工作,进一步做好未成年人戒毒人员困难帮扶工作,帮助更多未成年戒毒人员走向新生。(胡晓未)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本网专稿
- 青春红岩|激发青年创造活力 助力城市有机更新
- 人民网重庆9月6日电 (记者冯文彦)重庆沙坪坝区是“红岩精神”的重要发祥地,也是这座城市最为宝贵的“精神内核”。为把“红岩精神”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沙坪坝除了常态化开展弘扬与传承的精神实践,也在结合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做了一系列具象且生动的“表达”。…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