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区蔡家镇举办第八届“吃新”文化旅游节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9月26日,江津区蔡家镇“吃新”文化旅游节在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举行启动仪式,300余名群众欢聚一堂,共同品味丰收的喜悦。
这已是蔡家镇举办的第八届“吃新”文化旅游节。八年来,蔡家镇以“吃新”文化旅游节为战略支点,不断完善节庆经济产业拼图,推动“吃新”节庆活动与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助力群众创收致富。
因势利导 创办吃新节
早在2017年以前,蔡家就建成了万亩优质稻田、万亩富硒生态茶园,千余亩清水鱼养殖基地,4个跑山鸡养殖基地,农户家中也有着丰富的富硒大米、黄豆、干豇豆、干竹笋等地道的特色农产品。但因生态旅游和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当地群众守着金山银山,却没有过上好日子。
2017年,蔡家镇因势利导,因时而动,创办了“蔡家吃新文化旅游节”,打造了“吃在蔡家”的旅游品牌。为了帮助优质农产品更好地走向餐桌,“吃新节”挖掘了凝聚着天地精华和勤劳智慧的“吃新”文化,以新米饭敬天地、敬祖先、敬尊长“吃新”的祈福仪式为核心,辅以代代相传的老腊肉、豆瓣酱、豆花等美味食品的制作工艺,让广大游客在品尝美食中浓浓的乡愁的同时,敬畏天地,敬畏劳动成果。
在“吃新”文化旅游节的带动下,蔡家镇的农户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成为家门口的供应商,脱贫户们也纷纷加入,种植水稻黄豆,饲养土猪土鸡,富硒土货资源不断丰富和优化,食材越来越优质安全,为“吃新”乡村旅游品牌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提档升级 打造餐饮街
2018年,江习高速通车,蔡家镇拥有了蔡家、中山、柏林三个下道口,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而地处蔡家镇新开村的中咀,本是高速路未通时前往贵州、四面山的必经之道,在高速通车后,又成为中山互通高速下道口与中山古镇游客接待中心前后连接带,往来游客络绎不绝,地理位置和交通优势特别明显。
中咀有着二十余家大小餐馆,经营的特色菜品麻麻鱼、烧鸡公、红油兔已有多年历史,但商家们的经营理念、条件并未跟上时代发展潮流,已不能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饮食文化需求。2020年,蔡家镇以第四届“吃新”文化旅游节为契机,正式推进中咀美食一条街进行提档升级项目建设,不仅增设了旅游设施,提升美食街协调统一性,还对选取有代表性的商家进行全线升级改造,形成示范店,对区域内的其他餐饮商家形成带动作用,打造了麻辣鱼、芋儿鸡等招牌菜品。
自此,中咀成为蔡家美食的展销窗口,蔡家镇大力促成乡土富硒食材与餐桌的对接,让本地富硒生态水鱼塘出产的清水鱼、富硒粮食养出的跑山鸡等优质食材走进中咀,清晨在清水鱼基地打捞的鱼,上午就送到餐馆,未到中午,就成为游客桌上一锅色泽红亮的麻麻鱼,来往的各地游客都赞不绝口。
在“吃新”节庆经济的引领下,借着中咀这个窗口平台,蔡家富硒农产品产业发展愈加壮大,涌现出一大批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产出了丰富的富硒、绿色、生态农产品,不仅满足了广大游客“吃在蔡家”的食材需求,还跟随着游客回到遥远的家中。
以文塑旅 走融合之路
自“吃新”节创办以来,蔡家镇一直不遗余力地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全面促成以“吃新”节为核心的四季经济发展。2023年,蔡家镇推动建成龙吟河生态清洁小流域项目,高质量提升猫山万亩茶园和樱花观光园的生态环境;建设完成了猫山公路加宽改造工程,有效缓解了猫山樱博园交通拥堵,提升了猫山景区形象,助力了猫山“农旅文”融合特色景区的打造。
2024年新春伊始,蔡家镇全面推动了樱茶文化特色旅游品牌建设,打造猫山春游、赏花、采茶“网红打卡点”,举办首届猫山樱花文化节、首届猫山茶文化月。春节期间,樱博园成为春游、赏花、采茶“网红打卡点”,开展特色民俗文化活动180余场,接待游客20万余人次,拍摄宣传短视频上万条,带热了春茶采摘、樱花文化节、茶文化节等活动,带火了亲子游、研学游、养生游、度假游等旅游热潮,仅2024年春节期间,就带动周边1000余户农户销售农产品,实现旅游餐饮业营收、富硒农产品销售额300万元。
同时,在蔡家镇政府的统筹安排下,14个精品“吃新”点、中咀餐饮一条街等餐饮住宿主体迅速加入进这波旅游热潮,为游客提供吃住行游购娱全方位服务,让“吃在蔡家”成为旅游常态,猫山茶叶、富硒农产品销售、餐饮住宿等旅游产业消费链不断延伸不断完善。
八年来,蔡家“吃新”文化旅游节不断完善拼图,完成吃新“秋日经济”延伸到“春日经济”,再延伸到“四季经济”的转型升级,已丰富拓展为“春天赏花品茶、夏天采果尝鲜、秋天庆祝丰收、冬天杀猪过年”等覆盖一年四季的系列活动,形成了“吃在蔡家”特色乡村旅游品牌,繁荣了乡村旅游,为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幸福感、满足感。(张皓)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本网专稿
- “长心小院”扮靓“和美乡村”
- 鸟瞰长塘村。刘辉摄 “70多岁的亲兄弟为啥吵起来?”重庆市梁平区铁门乡长塘村综合治理专干唐丽蓉跟着水井屋基院子的志愿者邓智贵来到现场调解,“争吵的导火索是两家门前的坝子,两人因为堆放杂物发生口角。…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