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杜市镇:以文化为纽带 画好统战“同心圆”

近年来,杜市镇以文化为媒,以服务牵线,充分发挥文化在统战工作中联人、联谊、联心的独特作用,不断凝聚统战人心和力量,开创基层统战工作的“实践地”。
聚焦文化宣教 凝聚统战力量
近日,江津区杜市镇开展“渝见石榴红,共筑中国梦”社区运动会。此次运动会设置跳绳、踢毽子、投壶、拔河四个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辖区各族群众约200人报名参与活动。
今年以来,杜市镇组织非公经济人士、商会会员、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等统战对象赴潼南杨闇公旧居、白公馆、重庆1949等红色教育基地,重温革命历史,传承优良传统。
另外,组织开展主题宣讲会、座谈会15次,第一时间传递党的理论,凝聚人心共识。
除此之外,还开发“花卉+研学”新业态,建设社会实践教育基地1350亩,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研学教育全过程,丰富研学形式和内容,目前,有200余名中小学生参与研学,有效引导各族群众坚定理想信念,营造团结互助、和谐融洽的氛围。
聚焦平台载体 找准创新支撑点
“今年来,我们依托民族文化长廊开展了‘民族团结一家亲’主题活动5次,争取努力创建市级民族团结示范单位!”杜市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
走近杜市学校,一条“亭园连廊式”民族团结进步文化长廊进入眼帘,“两廊”“一亭”在校园内交相辉映,上面刻画了极富民族气息的传统文化内容,图文并茂地展示我国56个民族的简要概况、文化特色、民族服饰等内容。
据悉,杜市学校以“三个离不开”“四个共同”“四个与共”“五个认同”为主题,设置“民族文化长廊”“民族文化墙”“主题讲座”等宣传活动阵地,举办“民族团结一家亲”主题书法比赛、手抄报展览、知识竞答等一系列活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优秀传统民族文化有机结合,引导师生、家长积极参与,将“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的观念深深植根在大家心中。
杜市镇积极加强统一战线各类平台组织建设,除了民族文化长廊,还打造“统战之家”活动阵地,持续推进“一地一品一特色”统战工作实践创新项目——雨润花木,依托平台开展外出学习和实地教学20余场次,覆盖花木企业26家。
聚焦品牌活动 丰富文化氛围
“自从有了‘凡事有杜’特色志愿服务队,我们的群众文化活动越来越丰富了。”杜市镇三才社区居民李泽兰乐呵呵地说。
去年来,杜市镇以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少数民族文艺爱好者等为主体,组建“凡事有杜”特色志愿服务队,结合传统节日和重大节点,开展文化宣传、志愿服务等活动,不断扩大同心文化品牌效应。
据了解,“凡事有杜”特色志愿服务队成立以来,利用《盛世欢歌》《最炫民族风》《娇阿依》等舞蹈,将民族团结宣传教育与文化惠民活动紧密结合,创作民族团结文艺作品10余件。在国庆、春节、中秋节、元旦等重要节日,组织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列活动20余场,开展院坝会、宣讲会30余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群众宣讲统一战线、民族和宗教工作等方面知识,不断增强不同领域统战人员的凝聚力,扩大统战工作同心圆。(冉雨林)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本网专稿
- 重庆高速路网建成31个“司机之家”
- 人民网重庆11月29日电 (陈琦、刘敏)重庆高速集团消息,11月28日,重庆高速司机之家党支部揭牌暨同心驿站授牌仪式在G5013渝蓉高速围龙服务区举行,标志着重庆高速路网基本建成方便驾驶员休息的“司机之家”体系。 据介绍,目前,重庆高速路网的日均车流量超过90万辆,其中,货车的日均车流量约21.12万车次,常年往返高速公路的货车司机约3000万名。…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