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两江论道晶状体病例解析论坛落幕

近日,为进一步推动重庆眼科领域内的学术交流与技术创新,提升临床诊疗技能,由爱尔眼科重庆特区学术委员会与重庆爱尔眼科医院联合主办的“2024两江论道重庆爱尔眼科临床病例解析论坛会议(第3期·晶状体病专题)”在重庆爱尔眼科医院(总院)落幕。
本次会议聚焦晶状体疾病的前沿研究与实战技巧,由爱尔眼科重庆特区副总院长袁洪峰担任会议主席,由重庆爱尔眼科医院(总院)副院长谭吉林、白内障科副主任孔俐担任主持。此外,更有来自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的李嘉文教授及医生李雪参会分享,爱尔眼科重庆特区多家医院同仁均线下或线上参与了此次会议,共同呈现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学术讨论。
会议现场。重庆爱尔眼科医院总院供图
会议伊始,重庆爱尔眼科医院(总院)白内障科医生丁渲恒进行分享,他以《一个“马凡”两种解法》为题进行了病例解析,以一名9岁马凡综合征小患者的诊疗历程为主线,剖析了病情评估、方案设计与手术实施等多个关键环节,并通过对比分析两种不同的手术途径,展示了个性化医疗的魅力所在,引发在场同仁的广泛思考。
医生李雪以《急中生“止”,化险为夷》为题,分享了一个54岁患者病例。她不仅回顾了病史,还通过手术视频直观展现了危机管控下的精准施治,系统梳理了手术风险点与防控措施,展现了临床决策的艺术与科学。
李嘉文进行主题分享。重庆爱尔眼科医院总院供图
李嘉文以《巧拆眼内“炸弹” 重现光明》为题,基于自身多年的临床积淀,为与会者揭示了复杂白内障病例背后的诊疗逻辑。通过实例,强调了多维度评估、精细化操作的重要性,为年轻医生的成长指明方向。
在每一轮病例分享之后,李嘉文、袁洪峰、爱尔眼科重庆特区副总院长王一、谭吉林、孔俐等多位专家均进行了讨论,从各自专长领域出发,对案例进行深度剖析与点评。他们的独到见解与宝贵建议,促进了不同学科间的知识交融,为年轻眼科医生拓宽了临床视角,增强了诊疗自信。
会议尾声,袁洪峰作总结发言,他表示:“学术交流是驱动医学进步的引擎,我们将持续举办此类主题研讨会,为广大眼科医生,尤其是新生代力量,创造更多学习与成长的机会,共同努力让更多晶状体病患者重获清晰视界。”
袁洪峰发言。重庆爱尔眼科医院总院供图
重庆爱尔眼科医院(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医院始终致力于为眼科人才搭建一个开放包容、资源共享的平台,鼓励创新思维,支持临床科研,旨在培育一批批具备国际视野、掌握先进技术的青年眼科专家。此次“晶状体病专题”病例解析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彰显了重庆爱尔眼科医院(总院)在学术探索与技术创新上的不懈追求,更为重庆市眼科界晶状体疾病的未来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正如袁洪峰所言,“我们不仅要治愈眼前的病痛,更要照亮心中的希望,让每一位晶状体病患者都能享受到科技进步带来的福祉。”(重庆爱尔眼科医院总院)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