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医院完成智能温控+超高功率房颤射频消融手术

近日,松山医院心血管医院院长宋耀明、主任耿召华带领的团队陈国才教授成功完成了智能温控超高功率消融导管指导下的射频消融手术。
人的心脏就像一间“两室两厅”的房子,有两个心房、两个心室。心脏的正常跳动依靠自身“供电系统”运行,房颤则是后天形成的心脏“电路老化”,导致心房无规律颤动,不能正常收缩舒张。
示意图。重庆松山医院供图
最终导致心跳不齐,进而出现心悸、气促、头晕等症状。房颤是现今发病率极高的心律失常疾病。由于可有效控制心律失常症状、减少复发、改善预后,射频消融术在房颤治疗中的地位越来越高。
射频消融是一种微创介入手术,它的医学原理是通过血管,将电极导管送入心脏内部进行电生理检查,找出病灶确切位置,最后释放射频能量消除病灶。
示意图。重庆松山医院供图
据悉,患者刘先生(化名)今年55岁,日常生活中受房颤困扰,频繁出现心悸、气促、头晕等不适。由于病情复杂,药物抗凝效果不佳。经过全面检查及评估,耿召华、陈国才经过充分的术前讨论后,决定采用最新智能温控超高功率消融导管,为该患者实施房颤射频消融手术。
手术中。重庆松山医院供图
与普通射频消融手术相比,它具备以下优势:
更安全
在压力监测的基础上,配置了6个温度感受器,可提升温度感知的灵敏度。同时,通过实时温度反馈,智能自适应调节功率和盐水灌注,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此外,将盐水灌注孔增加到66个,可提高灌注效率、降低心脏负荷。
更高效
作为全球首款双消融模式压力导管,可通过QMODE和QMODE+模式(超高功率90W消融,单点放电仅需4秒)的随心切换提高手术效率,缩短手术时间。
更精准
新增3个微电极,助力诊断复杂心律失常中的特殊电位。
术后,刘先生的异常心率恢复正常,困扰已久的心悸、气促、头晕等不适症状消失。
作为全新消融技术的率先使用者之一,耿召华在术后表示,此款射频导管有两种放电模式选择,更安全有效,患者获益更多。
陈国才表示,前壁50W放电效率更高,后壁消融时90W,4秒,患者感受不到明显疼痛,就达到消融效果了,治疗体验也有很大提升。
本例手术的顺利完成,不仅让患者享受到了优质领先的治疗技术,还为医院在房颤疾病领域的高质化和精准化治疗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重庆松山医院)
(注:此文属于人民网登载的商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