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防“幽” 护“胃”健康

主持人:大家好,欢迎观看人民网健康视频节目,我是文彦。有一种病菌,在我国成人中的感染率超半数,你知道它是什么吗?它就是幽门螺杆菌(Hp)。网上流传着“幽门螺杆菌可导致胃炎,甚至胃癌”等说法让大家谈“幽”色变,那么,幽门螺杆菌真的这么可怕吗?一旦不幸“中招”,就必须要接受治疗吗?生活中我们又该怎么有效预防感染呢?今天,我们来到重庆东大肛肠医院,邀请到该院胃肠科主任杨文秀,与我们一同揭开幽门螺杆菌的神秘面纱。杨主任,您好!
杨文秀: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那么首先请杨主任给大家介绍一下,幽门螺杆菌到底是个什么“菌”?
杨文秀:幽门螺旋杆菌,简称Hp,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该细菌生存能力极强,能够在强酸性环境中生存,是目前发现的唯一能够在胃里面生存的细菌,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及胃黏膜相关淋巴瘤的重要致病因素,并且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现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入I类致癌物。
主持人:为什么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这么高?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杨文秀:人是幽门螺杆菌的唯一传染源,传播途径是消化道,主要通过以下两种形式传播。
1.口口传播:幽门螺杆菌感染具有家族聚集性,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口腔中可能会存在活的细菌,由于我国有共餐的习惯,进食被感染者污染的水或食物等均可引起传播感染,网上所谓的“一人感染,全家遭殃”的说法虽然有些夸张,但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
2.粪口传播:幽门螺杆菌感染者的粪便如果排在水里面,水源被污染,健康的人饮用了这样的水,也会导致感染。
主持人: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又有哪些常见症状呢?
杨文秀:大多数感染了幽门螺杆菌的患者,在感染早期没有明显症状,所以特别容易被忽视,但如果有以下几点不适,就需要重视起来:
1.口臭:幽门螺杆菌在胃内生长代谢时,会产生如氨气、硫化氢等有臭味的气体,这些异味会随胃部气体上涌至口腔,从而导致口臭。如果发现自己口臭现象持续很久,并且气味较重,无论如何清洁都无效,这时就要警惕是否感染了幽门螺杆菌。
2.胃肠疾病症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多会出现餐后嗳气、恶心、反酸、腹胀、腹部不适等胃肠疾病症状,而且这些症状随时都会出现,且容易反复发作,也有些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只有到医院做相应的检查才能发现。
3.日渐消瘦:幽门螺杆菌的长期感染者几乎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慢性活动性胃炎,出现消化不良、食欲减退等一系列消化问题,人体得不到足够的营养,会逐渐变瘦。
也有一些人可能是无症状携带者,但仍然能将细菌传播给他人,因此为了家人健康,也建议积极检测和治疗幽门螺杆菌。
主持人:那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来检测自身是否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呢?
杨文秀:检测幽门螺杆菌检查有侵入性和非侵入性两种方式,侵入性检查就是通过胃镜活检,非侵入式检查建议首选C14尿素呼气试验法,这种方法很简单,在服用药剂后,对着检测仪器轻轻吹气就能完成,具有无痛苦、灵敏度高、检出率高的优势,是近年来临床及体检最常用一种检测方法。在健康体检人群中,尤其是经常在外聚餐、有吸烟饮酒习惯、胃癌家族史者,可将幽门螺杆菌检测作为常规检查内容,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主持人:感染幽门螺杆菌会引起哪些疾病?
杨文秀:感染幽门螺杆菌可能会引起多种疾病,主要以上消化道疾病为主:
①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之一。它可以破坏胃黏膜的正常屏障,导致胃黏膜发生炎症性病变。这种炎症可能是慢性的,表现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或慢性萎缩性胃炎。
②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因素,它通过破坏胃黏膜的保护屏障,使胃酸对胃壁组织造成损伤,从而形成溃疡。
③胃癌:幽门螺杆菌被视为胃癌的一类生物致癌因子,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通过诱发炎症反应和免疫应答,导致胃黏膜上皮细胞的损伤和癌变,但环境、饮食、遗传等也是重要的发病因素。
④其他消化道疾病:除了上述疾病外,幽门螺杆菌感染还可能引起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十二指肠炎、胃肠功能紊乱等消化道疾病。
⑤胃外疾病:也有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及心血管疾病之间可能存在相关性。
主持人:那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就一定会得胃溃疡或胃癌吗?
杨文秀: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虽然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引发胃溃疡的主要原因,也是目前最明确的胃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但在感染人群中真正能患上胃癌的也就1%左右,多见于溃疡病患者。其实胃癌的病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很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比如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生活习惯、不良饮食习惯、超重、嗜酒、吸烟等都是胃癌的危险因素。所以说,幽门螺杆菌阳性它只是胃癌发病的帮凶,只要出现症状尽早治疗即可,不必惊慌。
主持人:感染了幽门螺杆菌都需要马上根除吗?
杨文秀:并非所有人都需要马上根除,但以下这些人是根据指南是需要根除的:第一类就是有消化性溃疡,包括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第二类就是有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症状、胃黏膜萎缩或糜烂;第三类患有胃癌、胃癌术后或有胃癌家族史的人;第四就是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患者;第五是计划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或非甾体类消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的人;第六种就是患有不明原因缺铁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人;第七就是其他幽门螺杆菌相关性疾病,如淋巴细胞性胃炎、胃增生性息肉等。
主持人:生活中怎样才能预防减少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呢?
杨文秀:很多朋友确诊Hp感染后,只注重杀菌治疗,却不了解它的传染性,忽略了家庭管理和卫生习惯,在这给大家一些预防感染的可行措施:
1.实行分餐制:使用公筷、公勺,避免与他人共用餐具,减少唾液里的细菌通过筷子传播到食物上,从而降低相互传染的风险。
2.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包括环境卫生、口腔卫生、饮食卫生等,建议勤洗手,定期更换牙刷,保持口腔清洁,防止细菌滋生;选择新鲜干净的食物并彻底煮熟后再食用,避免喝生水或吃生食,以降低感染风险。
3.定期检查:定期到医院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治疗感染。如果出现了相应的感染症状,如恶心、呕吐、胃胀等,应及时就医。
即使不小心感染幽门螺杆菌,也并不可怕,重要的是我们应该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方式来面对,积极治疗,保持身体健康!
主持人:好的,非常感谢杨主任的分享,同时感谢大家的关注,再见!
杨文秀:再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