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重庆频道>>重庆

抓住汽车产业发展新机遇

联电重庆跑好“双赛道”年收入超10亿元

2024年11月06日07:17 | 来源:重庆日报网
小字号

在两江新区翠云街道,有一家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的合资企业——联合汽车电子(重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电重庆)。2016年落户以来,抓住重庆汽车产业发展的机遇,年营收从不足1亿元增长至超10亿元。

然而,落户不久,原本主攻燃油车领域的联电重庆就面临新能源汽车迅速崛起的压力。顶住压力持续做大做强,他们是怎么做到的?10月29日,记者来到联电重庆,一探究竟。

“名门之后”遭遇“后起之秀”

中德合资的联电重庆是不折不扣的“名门之后”,2016年成立时,主要从事汽车和摩托车发动机管理系统、车身控制系统等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为长安汽车等车企提供配套。

“重庆有非常好的汽车产业基础和良好的营商环境,我们在渝发展很安心。”联电重庆总经理张河山说。

成立不久,联电重庆就感受到了新能源汽车这一“后起之秀”崛起的压力。

2016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51.7万辆和50.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1.7%和53.0%,连续两年世界产销量第一。车企也敏锐注意到了这一机遇:2017年,联电重庆的主要客户长安汽车发布了新能源战略——“香格里拉”计划。

很明显,如果固守传统赛道,企业发展的路只会越走越窄。

对此,联电重庆并不“慌”。早在2010年,联电总部就成立了电力驱动事业部。2017年起,诞生不久的联电重庆按照联电总部部署,一方面持续支持服务好长安汽车,扩展传统汽车配套业务;一方面逐步着手研发、生产新能源汽车及其他领域的配套产品。

吃透需求“勇闯三关”

切换到新能源赛道并不容易。

首先是技术不互通。新能源汽车“三电”的技术逻辑和传统燃油车完全不同。对联电重庆研发团队来说,研究新能源汽车技术,约等于“跨专业”。

其次是标准不统一。新能源汽车突出个性化,不仅更新换代极快,甚至同一品牌的不同型号,所需的零部件也不一样。

第三是客户要求“水涨船高”。来自新能源汽车客户的订单,不仅要求更多,交货时间也更短。

面对这“三关”,联电重庆选择逐一击破。

联电重庆技术中心总监庄建兵介绍,一方面,研发团队拿出“空杯心态”,集体钻研新能源汽车相关的知识和技术;另一方面,广泛吸纳人才,并招聘重庆大学、重庆邮电大学等高校的硕博毕业生,快速充实队伍。

针对订单周期变短,联电重庆果断更新换代智能产线,通过数字化管理更高效地安排生产制造流程。

面对客户多样化的订单,联电重庆并不急着重新设计、开模,而是对订单进行细致拆解,吃透客户的核心需求。最终,他们发现多数订单真正需要的是在已有产品基础上,改变外观、形状,或者增加新的功能模块。

“过去的优势并不是完全没用,关键是要适应新赛道、新场景的需求。”庄建兵说。

抓住“模块化”,开拓新市场

攻克上述难题的过程中,联电重庆惊喜地发现,路越走越宽了。

从2018年起,联电重庆生产的新能源动力控制系统应用在长安的多款车型上,成功实现产业化。同时,联电重庆还开拓了主要面向清洁能源商用车的自主业务。

基于发动机控制系统研发这一核心能力,联电重庆研发了天然气发动机控制系统,为解放、陕汽的LNG货车配套。2023年,博世氢动力系统(重庆)有限公司投用,联电重庆又为其提供氢能模块的配套产品。

“模块化”成为联电重庆的产品亮点。例如,联电重庆推出了数十种口径、形状、用途的阀门,这些阀门可以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及应用场景。“不同车型的基础构架仍有共通之处。我们据此开发了电源控制模块、电池管理系统模块等多种模块化产品,可适配多种车型和场景。”庄建兵说。

通过勇敢“迎战”,联电重庆在新能源赛道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目前,新能源及清洁能源汽车配套产品在公司的产品营收占比近30%。

同时,联电重庆坚持“两条腿走路”,稳步拓展优势领域,持续优化升级发动机管理系统等传统汽车配套产品,提升“拳头产品”竞争力。

张河山表示,联电重庆将继续加大研发力度,在传统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两条赛道上全力前进,为客户提供更多优质产品和解决方案。(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申晓佳)

(责编:陈易、刘政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