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重庆频道>>教育

重庆理工大学教育综合改革创新实践亮相高博会

2024年11月19日11:58 |
小字号

近日,第62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以下简称“高博会”)在重庆落幕。作为参会高校之一,重庆理工大学通过全方位参与、多角度发声,展示了其在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中的创新实践,获得广泛关注。

构建校办特色“大思政”育人格局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重庆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康骞在高博会第六届新时代“数字思政”创新发展论坛上,以《联动四个课堂 构建重庆理工特色大思政育人格局》为题,介绍学校经验。

一是强化第一课堂,以理服人,筑牢课堂教学主阵地。构建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宣传教务部门牵头、相关部门联动、院系落实推进、教师全员参与的工作机制。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建设共同体,建立马院与专业学院“结对”交流机制,设立“一院一品”大思政育人专项。

二是活跃第二课堂,以文化人,打好红色文化认同牌。打造红岩精神展览室暨余祖胜烈士事迹陈列室、校史展览馆样板间与兵工文化广场等校本特色“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打造原创话剧、小品《余祖胜》、舞台剧《黎明的召唤》《士继门》,增强抗战文化、红岩精神、兵工基因的表现力、传播力和影响力。

三是延展第三课堂,以行感人,铸造社会实践大熔炉。组织青年学生赴延安、井冈山、歌乐山等革命圣地开展红色研学,引导青年学子围绕乡村振兴、街道治理开展创新创业,每年暑期组建100余支市级重点团队、专项团队等,在西南地区贡献青春力量。

四是抢占第四课堂,以网聚人,构建网络空间新生态。推出“我和我的祖国”创意快闪、“放歌新征程,礼赞新时代”专题献礼等品牌活动。推出“红色云课堂”系列慕课,推出“理工师说”优秀教师、“青春榜样”优秀学霸等系列宣传200余期,构建风清气正网络新生态。

通过“四个课堂”的联动,重庆理工大学高质量构建了具有校办特色的大思政育人格局,获批首批重庆市“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原创话剧《红色的岩》入选2024年全市高校精品文化巡展巡演项目。

创新“学缘式”产教融合模式

在高博会第三届高校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与发展论坛上,重庆理工大学副校长邱冬阳以《创新产教融合模式 培养卓越工程人才——重庆理工大学探索“学缘式”产教融合新模式》为题,分享了学校在深化产教融合,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的探索。

一是在建设模式上,实现从“嫁接式”向“学缘式”转变。充分发挥教育部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等平台优势,将学校科研成果孵化成立了10家专精特新企业,打造“含谷清研理工科技园”,探索出一条全新的现代产业学院办学模式。

二是在人才培养上,从“慢半拍”向“齐步走”转变。学校通过企业挂职、企业骨干担任导师以及“项目牵引式”教学改革、“创新工场”打造等方式,推动创新实践教学,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能力。

三是在服务能力上,实现从“点上止血”向“全面造血”转变。主动对接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建设了人工智能学院、数控机床研究院、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技术研究院;聚焦智能制造等重点领域,解决企业端和市场端的实际需求。

多领域探索展现担当精神

在高博会其他系列学术活动上,围绕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大思政课”运行、智慧校园建设等相关议题,重庆理工大学副校级干部何建国、继续教育学院院长邓易元、信息中心副主任何亚辉、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胡剑等人,先后在高博会系列学术活动上分享学校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相关做法。

该校还在成果展览上展出了无增稳视觉引导的无人机目标跟踪控制系统、手持固态三维激光雷达扫描仪、废纸纤维制备绿色低碳改性沥青、仿生蝴蝶等10项学生科创成果。

据悉,重庆理工大学正在以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为牵引,持续强化“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和“国防科技”两大办学特色,着力创建国家“一流学科”,加快打造“重庆理工类高校发展样板”,努力建设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在第62·63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交接仪式上,学校荣获“优秀组织奖”。

高博会作为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平台,重庆理工大学通过主办学术活动、展示科创成果和参与论坛交流,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地展示了其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显著成效,进一步扩大办学治校的影响力和美誉度,展现其在高等教育发展中的担当精神。(晏红霞、实习生梁雨馨)

(责编:荚天宇、刘政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