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未戒所扎实推动“管教医”一体化协同发展
“张医生,太感谢你了,要不是你精湛的医术,我的顽疾还不知道何时才能根治……”日前,在重庆市未成年人强制隔离戒毒所(简称未戒所)驻队医生日常巡诊现场,戒毒人员王某充满感激地说。
今年以来,未戒所牢固树立“大安全”工作理念,不断强化安全管理、教育矫治、卫生医疗一体协同工作,扎实推动“管教医”一体化协同发展的戒治模式,全面提升教育矫治质量,确保场所实现“六无”安全稳定目标。
下沉基层一线 确保“见医率”
“今天是张医生坐诊,需要看病的学员,请依次排好队……”在未戒所一大队就诊室,教导员李欢正有序组织戒毒人员就诊看病。
为推动“管教医”一体化工作落地落果,未戒所严格执行医生下沉基层一线的工作要求,建立医生包队责任制,制定包队医生工作职责等,在基层大队设置5个医疗点,通过医护人员24小时监区值班巡诊,严密观察重点患病戒毒人员。
“今天,你烧退了没有?”在大队医疗点,医护人员陈于在给学员发放药品时,询问了戒毒人员何某。“还没有。”何某回答道。陈于立即警觉起来,因为何某已经连续好几天发烧不退,且前几天民警还把他带到医务室进行了输液治疗。
陈于当即把相关情况告诉值班医生封林莉和大队值班民警,经过医务民警的商讨,决定对戒毒人员何某进行外诊治疗。
很快,何某就被送到重庆市附属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经过社会医生诊断,何某患的是结核性胸膜炎,胸腔有大量积液,才引起了反复发烧,甚至出现呼吸不畅等病症。
经过几天的治疗,戒毒人员何某康复出院。“感谢未戒所的医务人员,要不是你们,我还不知道受多久的罪,真是太感谢你们了!”出院当天,何某激动地说。
“在推行医护人员下沉一线的同时,场所医生每日要到各大队巡诊不少于3次,确保巡诊率达到100%。”未戒所卫生所院长封林莉表示,场所还在大队、车间、康复训练现场配置急救车、平板车、急救箱、担架、制氧仪等急救设备,同时加大基层民警急救员资质获证培训工作,进一步提升了场所的医疗救治水平。
科技数字赋能 确保“共享率”
“戒毒人员乐某的风险评估表已经发出,请各部门查收,并进行综合研判,确定风险等级,落实好管控措施……”这是在未戒所管理执法群里短信提示的内容。
据了解,未戒所结合“40字安全工作法”“三七工作法”进一步优化信息平台,建立健全事件处置联动机制和“未戒所管理执法群”,实现信息数据互通,做到研判决策共商共讨,实现了安全管理、教育矫治、生卫医疗工作的一体协同推进。
在二大队管教办公室,民警袁亮正用重庆市戒毒管理局执法管理平台查阅大队戒毒人员个人信息数据,以便处理相关事务。“回想以前,要了解一个戒毒人员的情况,必须找直接管理民警才能知道,现在通过这个平台,一下就能掌握该学员的具体情况。”袁亮说。
戒毒人员什么时候开展了谈话,思想状态如何,心理是否健康等信息的公开共享,不仅让大队民警第一时间掌握戒毒人员的相关信息,也为场所安全起到了最先预判的作用。
“自‘管教医’一体化融合发展以来,有效提升了在戒毒人员生理脱毒期的管理,降低了病残人员的管理风险,对戒毒人员的把控度也更加精准。同时也增强了戒毒执法工作各方面的数据质量,为推进智慧戒毒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戒所副所长梅平表示,下一步,未戒所将进一步做好“管教医”一体化发展的迭代升级,持续提升管理、教育、医疗与大队日常管理的深度结合,切实维护场所的安全稳定。(胡晓未)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本网专稿
- 国内首个"虚拟标准化儿童患者模型"在渝启用
- 人民网重庆11月26日电 (陈琦、实习生姜晓轩)11月25日,“中国基层医生儿科常见疾病处理能力提升”全国启动会在渝举行。来自会上消息,由重医附属儿童医院牵头承担的国家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标准化儿童患者模型关键技术与应用”,成功创建我国首个标准化患儿模型,帮助更多的基层儿科医生持续提升诊疗水平。…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