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重庆频道>>健康

浅谈透明晶体置换在老花矫正中的应用

2024年12月03日10:49 |
小字号

主持人:大家好,欢迎观看人民网健康视频节目,我是文彦。

随着医学技术的更新,老花眼的治疗逐步迈向新的发展方向,透明晶体置换手术的应用不仅能够矫正老花问题,还能同步矫正近视、散光等多种眼部问题。

今天,我们邀请到重庆华厦眼科医院副院长、白内障手术专家安晓巨,跟我们一起聊一聊透明晶体置换在老花矫正中应用的相关话题。

主持人:安院长,您好!

安院长: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安院长,老花眼是如何形成的?有没有办法避免呢?

安晓巨:老花眼,也叫老视,是由年龄相关的晶状体和睫状肌调节功能障碍、调节功能不足或者调节功能衰退所引起。老花眼是眼睛自然老化的结果,是无法避免的。老花眼症状的初发期多在45岁前后,随着近距离阅读强度增加,不少人在40岁左右就出现老视现象。

最新研究表明,近视力障碍的老视对生活的影响,超过了远视力障碍的近视眼对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影响。特别是对于部分处于40至60岁区间、对近距离视觉质量有较高需求,却尚未发生明显晶状体混浊的工作人群,他们往往正处于职业生涯的黄金年龄,如何解决其早期老视症状是目前临床上需重视的问题。

主持人:有人说,近视和老花可以相互抵消,这种说法正确吗?

安晓巨:近视和老花,一个是看远不行,一个是看近不行,所以一直以来,不少近视人群都有一种观念,认为以后老花的时候两者就正好抵消了,自己也不会出现老花的症状。

在这里,要给大家科普一下,近视和老花是两种独立的屈光状态,是无法相互抵消的。无论是否有近视、远视、散光,到相应年龄后都会出现老花,这样就存在看近需要摘掉近视眼镜,看远需要戴全度数近视镜,两副眼镜交替戴的情况,非常的不方便。

主持人:出现了老花眼该如何矫正呢?如果,既有近视又有老花,有没有更方便的方法能够“脱”镜呢?

安晓巨:传统老花镜可以解决老花眼的问题,但随着人们工作和生活的需求日渐丰富,且频繁更换老花镜带来了诸多不便,所以部分老视人群会选择通过手术,彻底矫正。

目前,对于术前视力较好、用眼需求和要求较高的“初老”人群来说,屈光性晶体置换联合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也就是透明晶体置换手术,逐渐成为解决老花眼的一种方式。

它可以通过一次手术,同步矫正近视、散光、老花眼、远视等问题,还能避免未来出现白内障的可能,所以得到了很多老花眼患者的选择。

主持人:透明晶体置换手术究竟是如何实现一次性解决这么多眼健康问题的呢?可以为我们介绍一下吗?

安晓巨:在透明晶体置换联合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手术中,首先会吸除眼内的自然晶状体。这一过程有效避免了晶状体退化或变浑浊的风险。术后植入的多焦点人工晶状体不仅替代了自然晶状体,还提供了持久的视觉清晰度,患者在术后通常不需要再行未来的白内障手术。

因此,通过透明晶体置换联合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的手术,患者不仅解决了老花眼的问题,还能解决近视、散光和远视,同时也彻底消除了因自然晶状体老化,后期需要进行白内障手术的可能性,术后看远、看中、看近都可以实现清晰的视力。

主持人:那么,透明晶状体置换手术与白内障手术有什么区别呢?对医生的技术有什么要求呢?

安晓巨:透明晶体置换手术针对的是有老花眼,但是晶体还没有出现浑浊或者是没有严重浑浊的群体,这类群体用眼需求比较大,对视力的要求比较高,对术后视力的预期也很高。

白内障手术针对的是晶状体已经出现浑浊的群体,透明晶体置换手术与白内障摘除手术是不同的两种手术方式,前者对医生的要求和对术者的要求都更高。

透明晶体置换手术,针对不同类型的患者,需要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参数设置和预防措施,所以对手术医生及其团队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手术的成功与否,不仅依赖于手术医生的技术,更需要整个团队的默契配合。从患者的筛选、眼部状况的评估、术前与患者的沟通交谈,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把控。

主持人:那么,透明晶状体置换手术适合哪些群体呢?之前做过近视手术,之后出现了老花眼,还能再进行手术吗?

安晓巨:透明晶状体置换手术适合有单纯老花眼、老花眼合并近视、散光及远视、早期白内障群体,同时能够满足视觉质量要求高、经常电脑办公、爱旅游、爱画画、爱运动,以及娱乐生活丰富等对生活品质有需求的人群。

在进行透明晶状体置换手术之前,需要进行精准的人工晶状体计算,来提高其精确度和准确性。对于做过角膜屈光手术的群体来说,计算方式要更复杂一些,经过医生的综合评估,眼睛条件也达标的话,还是可以选择透明晶体置换手术的。

主持人:好的,非常感谢安院长的分享,同时也感谢大家的关注,再见!

安晓巨:再见!

(责编:秦洁、刘政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