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面部年轻化 警惕馒化脸

主持人:大家好,欢迎观看人民网健康视频节目,我是文彦。
很多求美者都在追求年轻化,社交平台上也有很多关于“年轻化”的美学讨论,但是由于对年轻状态的简化认知,这种审美常常被误解为面部的“过度饱满”,最终可能导致面部充气发泡、静态轮廓模糊、动态表情僵硬等外在表现,也就是我们所谓的“馒化脸”。那么,什么是馒化脸?哪些部位是馒化脸的高发区?我们该如何预防呢?
今天,我们邀请到重庆铜雀台整形外科医院注射美容中心技术院长田鹏飞,和我们一起聊聊馒化脸的相关话题。
主持人:田院长,您好!
田鹏飞:主持人好,大家好!
主持人:首先,请田院长为我们介绍一下,什么是馒化脸?
田鹏飞:馒化脸用更专业的术语描述又叫“面部过度填充综合征”,主要是指面部充气感过重,视觉看起来发泡、像馒头。
出现玻尿酸馒化脸的原因可能有很多,通常包括以下三种:第一:注射量过多,单次注射或注射频次过于频繁,让填充物超过面部组织流失的容积;第二:注射层次错误,如果只是单纯哪里凹陷填哪里,忽略了衔接部位的设计,会出现衔接不佳的假面问题;第三:材料选择错误,不同特性的填充材料所对应塑形或填充的部位不同,毕竟没有一针包治百病的产品。
主持人:一般情况下,馒化脸主要集中在哪些部位呢?
田鹏飞:“馒化脸”主要有4大高发区,比如前额区域、眶下区域、颧部脂肪垫,通常指的是苹果肌和颊部脂肪垫,也就是脸颊的脂肪区。这些部位由于“反复的、多次的层次不精准注射”,最终导致面部组织迅速位移、堆积,出现膨胀和断层,表情阻断,出现“馒化感”。
主持人:那么作为求美者,应该如何避免馒化脸的出现呢?
田鹏飞:对于馒化脸,预防比治疗来得重要。不管是避免首次发生,还是避免再次出现,关键都在于要做好全方位的防范工作。我们可以将馒化分为“动态馒化”和“静态馒化”,相对应的解决思路也是不一样的。
针对表情肌阻断引起的“馒化”,也就是动态馒化,大多跟下面部鼻唇沟和口周填充有关,主要是因为注射的层次、位置、剂量不当,让下面部的表情肌走势被人为阻断了,正常笑容的纹路变得杂乱,轮廓也变得模糊不清。这是因为面部的表情肌起于骨骼,止于浅筋膜、真皮甚至其他肌肉,当面肌收缩时,皮肤和脂肪垫也会跟着移动,面肌的收缩会产生纹路、沟壑和鼓起的脊状。因此我们在这些区域进行美学设计时一定要做好“加减法”,无伤大雅的动态沟壑反而是一个人灵动自然的表现。
那么针对“静态馒化”,就是在毫无表情时,局部也会臃肿不自然,除了肥胖和组织老化堆积的原因,几乎都是填充过多导致的,通常会出现在我们的额头和面中。首先我们的额面本身软组织非常少,骨相外只有单薄的皮肤覆盖,如果在填充时,没有根据求美者自身骨骼结构,忽视了额结节、颞线转折、眉峰高度这些骨骼表现,都会导致额头形成臃肿不自然的馒化现象。而面中的静态馒化主要是在苹果肌,也就是颧脂肪垫的位置,过多的填充也会导致静态表情之下颧脂垫高耸,整体呈现肿泡感。
因此,正确的解决思路是首先要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和经验丰富的医生。这些医疗机构和医生通常拥有完善的设备和专业的技术,能够确保注射过程的安全和效果。同时会根据顾客的自身面部特点进行详细分析,制定个性化方案。
其次,注射时要遵循“宁少勿多”的原则。避免一次性注射过量,以免导致面部过度饱满。同时,要注意注射层次的准确性,确保填充物能够均匀分布在需要填充的部位。
此外,术后护理也非常重要。要遵循医生的建议,避免按摩或触碰注射部位,以免影响注射效果。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面部清洁,有助于预防感染和炎症的发生。
最后,要理性看待填充注射的效果,不盲目跟风以及过度依赖。随着审美潮流不断变化,要坚定只有符合自己特点的才是应对变化的核心法则。在选择玻尿酸及其他医学材料注射时,要充分了解其适用范围和限制,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和问题。
主持人:好的,非常感谢张院长的分享,也感谢大家的关注,再见!
田鹏飞:再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