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区:乡村振兴注入“廉”动力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近年来,广安市广安区将清廉乡村建设融入基层治理,以实施清正崇廉、清源固廉、清浊倡廉、清风育廉、清业兴廉“五清五廉”工程为抓手,探索建立党建引领、乡风培育、治理优化、制度规范、自治共建高度融合机制,推进“一镇一品”清廉乡村示范点建设,以纪检监察“硬约束”助推乡村振兴“加速跑”。
培育清廉风尚 助推特色产业发展
为充分发挥廉洁文化在基层的浸润作用,广安区纪委监委将廉洁文化与家风家教、乡风文明相融,因地制宜建设了饱含乡镇历史文化底蕴和人文地域特点的廉洁阵地18处,乡贤讲堂、乡贤馆5处,创新采编方式和内容表现形式,以童谣、墙绘、短视频等方式把廉洁文化送到农家院落、田间地头和群众心间。
龙岩村是全国首个万头湖羊基地落户地,短短3年时间,从“后进村”变成四川省乡村振兴“示范村”。龙岩村的完美逆袭,与区纪委监委“监督跟着产业发展走”的工作理念密不可分。
广安区纪委监委盘活区、镇、村三级监督力量,采取“室组地”联动监督机制,下沉监督力量,围绕农民增收致富、惠民惠农政策落实等关键环节开展监督检查,为促进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优化制度建设 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基层“一肩挑”干部担子更重、责任更大,推进清廉乡村建设,还需形成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的长效机制。
广安区纪委监委针对村级事务运行、资产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突出问题,督促区农业农村等职能部门完善《关于加强广安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意见》《广安市广安区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办法(试行)》等6项运行制度,通过制度明确责任、约束行为,促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
该区以“三资”提级监督为切入点,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三资”监管突出问题集中专项整治,抽调业务部门组建“清查整改专班”,重点对村级务工补助发放情况、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产资源管理等方面进行监督检查。截至目前,深入摸排侵占挪用、虚报套取集体资金、违规处置集体资源等方面问题线索89条,立案56件,党纪政务处分46人,为村集体理出“明白账”。
区纪委监委运用“互联网+监督”方式,积极搭建“村级简易工程智慧监管”系统,对50万元以下的村级简易工程项目,立项之初就生成专属二维码,并“晾晒”在工程公示牌及村务公开栏上,以“数智”监督促使工程建设过程公开化、阳光化。截至目前,纳入村级智慧监管系统全过程监督管理项目34个,涉及资金971万元,缩短项目建设时间50%、节约财政资金10%以上,助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下一步,广安区纪委监委将持续探索“廉文化+”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新路径,以清廉乡村聚力赋能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不断为乡村振兴注入“廉”动力,推动形成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权力运行规范有序、党风政风纯净清新的乡村政治生态。(广安区纪委监委)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