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第二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教育科技人才融汇发展论坛在渝举行
融汇“教科人” 赋能“数字化”
12月14日,2024第二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教育科技人才融汇发展论坛在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两江校区举行。论坛分为开幕式、主旨演讲、院士报告、圆桌沙龙、成果发布等环节。与会专家学者围绕“融汇‘教科人’,赋能‘数字化’”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重庆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委主任刘宴兵:
以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服务支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重庆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委主任刘宴兵在主旨演讲中称,在数字化时代,如何主动求变、以变求强、以变求新,如何顺应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趋势,以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服务支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为数字时代川渝教育科技人才工作者必须回答的重要问题。
刘宴兵说,要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对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和贡献度,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他还提到,除了要发挥教育科技人才对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建设的示范作用,还要切实推进教育科技人才系统自身的数字化变革,带动经济社会数字化水平提升。今年,重庆教育系统瞄准群众入学手续多、排队长等急难愁盼问题,在“渝快办”上线了教育入学“一件事”系统,通过协同9个市级部门,联通13类2500余万条业务数据,实现11类人群子女“线上零材料、零跑动入学”,累计服务全市52.9万个学生家庭,群众满意率达99.2%,被国务院认定为“高效办成一件事”典型案例,取得初步成效。下一步,我市还将迭代智能场景,深化川渝协同,进一步提升群众体验感,努力办好更多民生实事。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兼人才发展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李志民:
控制高等教育的规模,调整专业结构
“目前,我国新生人口在不断减少。”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兼人才发展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李志民在主旨演讲中指出,这就需要我们控制高等教育的规模,调整专业结构。
李志民说,高等教育需要适应新的形势,目前存在三个问题。首先,我国已经进入高等教育的普及阶段,但是全社会还是精英教育思想。高等教育需要多样性,满足不同孩子成长的需求;第二,人类正快速进入数字化时代,但教育观念仍停留在工业社会甚至是农业社会;第三,我们的教育还停留在生存层次,如果大家都在这个层次上理解教育,教育就会无限卷下去,如果把教育放在生命意义这一层次,教育才有无限的可能。
“人生是旷野,但我们今天把所有的孩子都放在考试的轨道上。”李志民说,这也是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意义所在。
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求是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谭建荣:
要培养与信息时代相适应的人才
在院士报告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求是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谭建荣带来了题为《新质生产力与数字化转型:关键技术与发展趋势》的报告。
“此前大学生、研究生送外卖的消息在网上掀起轩然大波,有一个评论说得很对,那是因为他们在学校没有学到真本领。”谭建荣说,信息技术改变了人类的学习方式,那么我们要培养与信息时代相适应的掌握高水平技能的人才。
谭建荣认为,新一代信息技术有4个特点,即由互联网技术发展到物联网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发展到增强现实技术,网格计算技术发展到云计算技术,机器学习技术发展到深度学习技术,这就形成了几个典型的综合交叉领域,比如智能制造、大数据、元宇宙、人工智能。
“这些内容构成了新质生产力的主要内容。”谭建荣说。
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南电子电信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陈鲸:
教育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
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南电子电信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陈鲸以《教育科技人才赋能数字化转型》为主题作报告。他从教育与数字化转型、科技与数字化转型、人才与数字化转型、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数字经济发展趋势、未来展望与建议6个方面阐述了数字化转型对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要意义。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教育、科技与人才之间的融合将更加紧密。”陈鲸认为,未来,教育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科技将成为推动教育变革的重要力量,而人才将成为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力量。
论坛还举行了“两江数字经济产教联合体”启动仪式,该联合体由重庆两江新区管委会牵头,联合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重庆腾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100余家两江新区头部企业、产业园区、科研院所等,将以重庆两江新区数字经济产业园为根基,促进“产、教、科”深度融合,培养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数字创新人才,助推重庆两江新区经济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据悉,论坛由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重庆研究院、重庆大学工程科教战略研究中心、重庆市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会、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重庆两江新区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主办。(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李珩)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