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重庆频道>>企业>>速递

重庆市建科院:推动生态“含绿量”,助力发展“含金量”

2024年12月19日11:21 |
小字号

近年来,重庆市深入实施绿色低碳转型行动,稳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持续做大做强新质生产力发展动力源,全面推动经济社会绿色化、低碳化发展。

作为我市绿色建筑设计、绿色技术开发及工程检测领域的领军国有企业,重庆市建筑科学研究院(下称“市建科院”)在助力现代化新重庆建设、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重大国家战略中,积极聚焦推动生态“含绿量”,助力发展“含金量”,将绿色理念融入建筑的功能设计、造型设计,引入绿色技术,打造具有辨识度的“创意作品”。

同时,市建科院探索以市场化的体系和思维,不断追求创新与变革,勇做绿色建筑的创意者、绿色技术的引领者和绿色生态的守护者,关注自然、人和建筑的和谐统一,积极塑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重庆建科大厦效果图。市建科院供图

重庆建科大厦效果图。市建科院供图

打造朴素“好房子”

2016年10月,毗邻袁家岗轻轨站的渝中区长江二路221号,在人们的不经意间,由重庆市建筑科学研究院(下称“市建科院”)设计建造的建科大厦拔地而起。

有别于传统的高层商务楼宇,建科大厦独特设计和菱形平面造型使其在低矮错落的沿街平房和斑驳的老式楼房簇拥中,显得卓尔不群。

从袁家岗到陈家坪,沿轻轨线,建科大厦成为了当地的“地标性”建筑,甚至是人们上下轻轨站打卡的“网红”,凡目之所及,它常常是手拍客聚焦的一处“风景”。

市建科院研发中心负责人表示,团队的初衷是打造一座绿色“好房子”,有别于传统办公楼的形态,为推动“全市域整体大美,联动美丽都市建设”,用心打造具有代表性的绿色“作品”。

对于“好房子”的定义,不同群体和个人,大概都有着趋同的共性判断,绿色、舒适、安全、低碳,等等诸多词汇,均可用于“好房子”的修饰。但,在“建科人”的眼里,绿色可以赋予“好房子”一切的内涵,它包含了朴素的美。

据了解,建科大厦为市建科院自建综合性大楼,用于研发、实验及新技术展示等用途,曾获评重庆市绿色建筑设计评价金级标识,但从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等6个大项和52个小项的评选中,该建筑的达标项多达44项,远超“金级标识”要求的33项目,更在2018年一举收获重庆市勘察设计协会优秀工程设计二等奖。

其中,缘于非规则地理条件、哑铃形地貌及附近老旧建筑居多等不利条件,该建筑在设计中,通过优化和精简办公塔楼核心筒,以提高塔楼办公建筑内部空间使用效率,特别是在主楼平面中布置了较多中庭和边庭空间,以提高整个主楼的通风和隔热效果。

上述负责人介绍,有别于传统的设计思维,建科大厦创造性采用了“拔风井”设计,辅以窗式自然通风器、涵洞式自然通风器,形成了纵向热压(负压)自然通风与横向风压自然通风技术,极大地改善了室内空气环境,减少了通风用能能耗。

除了独具匠心的“拔风井”设计,该建筑绿色“亮点”还有菱形平面设计、固定式竖向遮阳、内置式可调节活动遮阳、智能照明控制技术,等等。

“所有这些,使建科大厦的绿色禀赋,拥有了更多的科技与创新的内涵,在人与建筑的交互相融中,也让其拥有了生命与活力。”负责人说,设计和施工中还采用了固体工业废弃物制备的环保高性能胶凝材料,这在国内尚属首次。

而一体化外立面绿色设计,也是该建筑的点睛之笔。巧妙利用建筑本身及窗台的有序错落,夏天不仅遮阳,更为整栋建筑披上了绿色“帷幔”,昂首仰止间,给人一种层层消落的视觉美感,让建筑从“亮”到“靓”,拥有了绿色的生命活力。

重庆建科大厦实拍图。市建科院供图

重庆建科大厦实拍图。市建科院供图

据介绍,为支撑上述绿色“亮点”的落地实施,市建科院的研发团队开发了多项数据模拟分析技术,诸如光环境模拟分析、日照和热岛效应分析、室外风环境模拟分析、噪音模拟分析、室内通风模拟分析等,全面完善的分析数据为项目绿色节能设计的准确性与高效性提供了有力支撑。

绿色理念,“从一而终”

紧随建科大厦顺利竣工,市建科院承接的另一项目——綦江中学,几乎同步完成了“毕业设计”。

不同的是,建筑的规模、用途及风格迥异;相同的是,两者均遵循了“绿色本底”的设计理念。

生态兴则文明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对美的朴素追求。

“坚持以人为本,把绿色蓝图从‘脚本’落到实处,把重庆的大山大水、独特风貌融于现代城市的每一栋建筑。”市建科院相关技术专家表示,绿色之美,既有山水的大雅之风,也不失别院的小雅之趣,遵循的是依山就势,顺势而为,“把绿色理念贯彻到底,从一而终。”

綦江中学设计效果图。市建科院供图

綦江中学设计效果图。市建科院供图

以綦江项目为例,该项目位于綦江区东部新城,山地特征突出,地形高低起伏、崎岖不平,设计中,“建科人”力求减弱山地环境的影响,充分考虑地形现状,通过退台、错层、架空、吊层等山地建筑设计手法,依山就势,把建筑和谐融入了山地环境之中。

据介绍,学校建筑因其功能较多、占地较广、建筑体量较大,在地形平缓地段往往采用“平铺直叙”的设计方法,但山地环境与平地环境不同,其生态的敏感性很强。

“这种敏感性,要求我们在设计时尽量少破坏山体,少破坏植被,少变动水文状况,最大限度保护和利用原始地形地貌。”项目负责人说,山地建筑作为特定环境区域里的建筑类型,与“山地”的自然生态环境相融合是绿色理念的必然遵循。

如今,綦江中学俨然成为当地“美丽校园”的最新范例。漫步校内,有满目原生植被的“野趣”,也有亭台、弯廊、花圃、青砖的人文之美。

綦江中学实拍图。市建科院供图

綦江中学实拍图。市建科院供图

以绿色为导向,或依山就势,或技术先行,让建筑形式“服从于”技术需求,“建科人”的绿色作品比比皆是。

如南彭物流园,该项目以打造“健康、舒适、低能耗、全寿命周期”的绿色生态建筑为目标,借助计算机模拟分析技术,充分模拟建筑能耗、采光、自然通风,以数字化、性能化的设计方法,同时运用成熟先进的绿色建筑技术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辅以高效能的设备环境控制系统,为客户打造了一个集高效、绿色、舒适为一体的园区建筑群,达到了重庆市绿色建筑设计银级标识。

科技赋能,护航绿色

今年入夏以来,市建科院的光伏检测团队就奔波于长寿、涪陵、合川等地大小不同的光伏项目现场,冒着酷暑,携带仪器,穿梭于密集的光伏面板“丛林”,对光伏面板的潜在故障、湿热循环、调频功能、光电转换效率等进行“集体会诊”。

团队负责人介绍,团队就像客户的“眼睛”,通过提供精准的检测数据、分析报告及排障措施,不仅能够解决其燃眉之急,还对光伏项目的长期运维提供“诊疗性”的方案。

目前,团队集合院内的研发力量,通过融合物联网、大数据等前沿科技开发出了系列智能化的“诊疗工具”,如无人机热成像技术,在光伏项目检测中,不仅大大减缓了成员的工作负荷,更让检测工作不受限于地面、空间等条件限制,可以以更高的效率和精度对光伏板进行全面扫描,同时能够敏锐捕捉光伏板上的温度异常,从而快速定位故障区域,就检测效率和精准性而言,这项技术堪称“革命性”的创新。

据介绍,市建科院的“光伏团队”在去年率先获得了重庆市市场监管局光伏检测资质认证,目前团队已成功接下近十个光伏检测的项目“大单”,成为市建科院不可或缺的“新生力量”。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而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检测行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作为西南地区绿色建筑基地、重庆市绿色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市建科院以“科技赋能绿色城市,智慧构筑美好生活”为使命,从2014年建立我市首个绿色建筑检测实验室开始,一直致力于绿色建筑中的构件、材料、产品以及工程实体的检测与研究。

据了解,目前市建科院具备绿色建筑检测的绝大部分项目参数,检测专项包括室内环境检测、建筑能效检测、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检测、绿色建材检测、通风与空调系统检测、绿色建筑智能化检测,等等。

另外,该院在重庆市检验加测机构中率先建立风机盘管机组噪声检测半消声试验室,建立构件声学性能检测试验室,并取得重庆市市场监管局和重庆市住建委检测资质,参与了重庆轨道交通建设中隔声屏障的性能检测,确保了轨道沿线建筑声环境满足国家标准要求。

该院相关技术专家表示,当前随着技术标准的不断更新,对绿色建筑检测行业发展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绿色“护航者”,我们正在针对零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固废利用、新材料研发、光伏创新等重点领域推动开展深入研究,同时依托重点建设工程,推动完善检测设备设施,优化质量管控体系,特别要推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与检测检验技术融合发展,不断提高工程检测服务能力与水平。下一步,还将积极拓展“绿色建材比例核算”、“绿色建筑评价”等相关业务,结合部门绿色建筑(绿色建材)检测优势,做好延伸服务,提升建筑“绿色”服务的深度和广度,树立品牌效应。(孙建和)

(责编:秦洁、刘政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