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重庆频道>>国内

人民网评:备受瞩目的原生鸿蒙,背后意味着什么?

苏鼎新
2024年12月31日15:39 |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小字号

2024年,中国科技的“大年”。“神舟”飞天、“北斗”组网、“天眼”巡空、“梦想”扬帆、“悟空”上线、“爱达”启航……当然还有“纯血鸿蒙”的问世。面向全场景、跨终端的原生鸿蒙是开放的,“一日千里”的鸿蒙生态已覆盖办公、社交、娱乐等18个垂直领域,充分体现了基础研究和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对国家科技自主发展的重要作用。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超前布局重大科技项目,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培育未来产业。”当前,建设数字中国、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新时代的国家战略。数字经济在推动新旧动能平稳接续转换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驱动力。持续加强基础研究,把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基础根基夯实筑牢,我们就能以更大力度推动数字经济发展。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基础研究处于从研究到应用、再到生产的科研链条起始端,是科技创新的源头活水,是构建科技大厦的重要基石,对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至关重要。从国际科技竞争来看,当前科学研究向极宏观拓展、向极微观深入、向极端条件迈进、向极综合交叉发力,谁能在基础研究上取得新突破,谁就能抢占先机、赢得主动;从科技自立自强来看,我国面临的很多“卡脖子”技术问题,根子是基础理论研究跟不上,源头和底层的东西没有搞清楚。

基础研究带动新知识集群涌现,可为产业发展、动能转换提供强大引擎。一方面,加强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布局是前提。近年来,《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新形势下加强基础研究若干重点举措》等文件的出台,不断地完善了支持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的体制机制。另一方面,发挥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关键。企业是科技创新主体,特别是科技领军企业具有“出题人”“答题人”“阅卷人”的作用。就拿原生鸿蒙来说,不仅仅是一款操作系统,更是在围绕人机物融合的泛在计算模式和环境下构建的一个新型操作系统生态。数万名研发工程师全力投入、日夜攻关,耗时十年开发的原生鸿蒙系统,为信息科技产业带来了重大利好,助推了移动操作系统的自主可控。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科技创新,数字技术的创新是科技创新的重要领域。自主可控的原生鸿蒙正是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代表性成果,也是我国信息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石底座。政企内部办公应用涉及商业机密、生产流程及员工隐私等高敏感度数据的流通与管理,这些数据必须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希望政企协同,抓住明年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的机遇,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提速政企应用的鸿蒙化进程,提升核心竞争力,掌握发展主动权,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责编:陈易、刘政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本网专稿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成绩单”出炉
  人民网重庆12月31日电 (刘政宁、周小平)近日,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会同四川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研究院、四川省县域经济研究中心联合发布《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指数报告(2023—2024年)》(以下简称指数报告)。指数报告显示,2023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指数为127.3,较上年提高14.1个点,9个分指数全部实现正增长,区域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的势头愈发强劲。…
2025长安汽车全球伙伴大会发布"3311"全年目标
  2025长安汽车全球伙伴大会现场。长安汽车供图 人民网重庆12月31日电 (记者胡虹、实习生姜晓轩)29日,以“同行40年 一路长安”为主题的2025长安汽车全球伙伴大会在重庆举行。…
网友留言反映“忧心事”重庆多部门积极回应
  人民网重庆12月29日电 (陈琦)医院道路何时完工?路边摊油烟扰民何时整改?近日,重庆多地网友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留言反映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忧心事”后,重庆相关部门积极回应解决,获得了群众的点赞。 医院道路何时完工?回应:临时便民通道年底前投用 重庆市渝中区一名网友留言:现因渝中区富华路轻轨站至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道路还未完工,造成骨伤患者就医不便,希望相关部门修建一条临时通道,方便患者就医问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