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州:民生答卷有“厚度” 幸福生活有“温度”
开州城区。开州区委宣传部供图
12月30日,开州区2024年重点民生实事推进完成情况发布会举行。发布会上,开州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区长杨宏表示,2024年开州区22件重点民生实事已经如期全面完成,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
一年来,开州区始终坚持“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抓大不放小、谋远不舍近、扬长还补短,持续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如期交出了一张温暖人心的“民生答卷”。
聚焦办好民生实事,开州区各级各部门主动靠前、担当作为,推动实事办理链条式拓展、系统性提升,统筹实施老旧小区和农村危房改造,3万余户居民住上了“舒心房”;实施“一改三提”饮水工程,30万农村群众长期稳定喝上了“放心水”;实施“稳岗扩岗”就业容量拓展工程,8000余名劳动者获得了“新岗位”;开展“渝悦养老、丰盛开州”行动,57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实现居家便利养老,30家老年食堂为老年朋友提供温暖助餐服务;推进教育资源全面优质均衡发展,120余所学校得到修缮,14万余名学生享受优质课后服务。
聚焦创新发展,开州区锚定“一极两大三区”奋斗目标,启动重庆(开州)中药城、天然气绿色化工产业园等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重大产业项目,“粮果猪菜药”5大生态特色产业产值达238亿元,游客接待量突破620万人次、增长35%;交通大节点建设取得突破,渝西高铁、成达万高铁进度过半,“高铁时代”渐行渐近;渝东北川东北重要增长极的地位日益凸显,GDP预计突破700亿大关。经济质效的快速提升,为开州民生事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根基,今年1-11月,全区11类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例超过80%。
聚焦制度机制,开州区持续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体制机制,推动促增收、稳就业、惠民生等一揽子政策落地落实。不断强化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有效衔接,发放救助补助资金5.48亿元,6.29万“四大困难群体”“应保尽保,应救尽救”;提供多样化普惠托育和学前教育服务,新增婴幼儿托位超700个,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7.3%,1.3万人次留守儿童接受心理健康关爱;推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106名区级医院骨干医师“区聘乡用”到基层服务,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民生底线全面兜住兜准兜稳。
聚焦办事有效,开州区坚持从急难愁盼的民生事务中,找准改革的切入点、找好改革的落脚点。加快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等改革,持续推动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创建;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成功创建智慧医保实验室区县分中心、全市智慧医保管理服务示范点,基层诊疗量占比达到70.37%,门诊、住院费用分别下降1.68%、9.6%;深化基层治理体制改革,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发挥“141”智治平台、村社区网格等作用,矛盾纠纷风险识别化解率达99.63%,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认同感持续增强。
“滨湖夜市”点燃城市烟火气。开州区委宣传部供图
未来,开州区将持续聚焦“民生实事全领域、全方位、全过程”抓好民生实事,深入落实常态化“三服务”的机制,做好普惠性、兜底性、基础性民生工作,让“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美好愿景成为帅乡开州的现实图景,用实际行动绘就幸福美满新开州的“民生画卷”。(胥世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本网专稿
-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成绩单”出炉
- 人民网重庆12月31日电 (刘政宁、周小平)近日,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会同四川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研究院、四川省县域经济研究中心联合发布《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指数报告(2023—2024年)》(以下简称指数报告)。指数报告显示,2023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指数为127.3,较上年提高14.1个点,9个分指数全部实现正增长,区域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的势头愈发强劲。…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