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鼻整形与鼻修复 让变美少走弯路

主持人:大家好,欢迎观看人民网健康视频节目,我是文彦。
鼻部整形,是部分求美者改善自身形象的选择之一,然而,由于效果不佳、并发症的出现,以及审美趋势的改变,部分求美者会再次选择鼻修复进行二次补救。
今天,我们邀请到重庆当代整形外科医院整形外科副院长郝亚宁,和我们一起聊一聊鼻整形与鼻修复的相关话题,让变美少走弯路。
主持人:郝院长,你好!
郝亚宁:主持人好,大家好!
主持人:郝院长,首先请您给我们说说鼻整形与鼻修复,两者的基本概念与内在联系是什么呢?
郝亚宁:鼻整形,是通过手术等方式对鼻子形态进行再塑造,比如改善鼻梁高度、鼻尖形状、鼻翼的宽窄等,让鼻子达到更美观,与整个面部更协调的效果。
而鼻修复,则是针对之前做过鼻部整形手术,但效果不理想,出现了诸如假体歪斜、鼻梁过高或过低、鼻尖形态不佳、鼻部功能受影响等问题的求美者进行再次修复的手术。
可以说,鼻修复是鼻整形的一种后续补救措施,两者都是为了让求美者拥有更理想的鼻部外观形态。
主持人:网上有很多整鼻模板深受求美者青睐,您怎么看待呢?
郝亚宁:网上出现的鼻部模板其实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能让求美者对自己想要的鼻型有个初步的概念,同时也能够让医生对你喜欢的鼻子风格有个更加直观的理解。但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的面部基础条件是不一样的,包括五官比例、骨骼结构、皮肤张力等,医生会根据求美者的自身情况,综合考虑其面部整体协调性,而不是单纯地依照模板来进行手术。比如,有的模板鼻型在五官立体的人群脸上很合适,但对于面部相对较为扁平的人群,如果盲目照搬,可能会导致术后效果不自然、不理想。鼻整形和鼻修复从来没有标准范本,我们的追求是找准关键,个性定制。
主持人:那么,在术前评估环节,初鼻整形和鼻修复人群在评估重点上有哪些差异呢?
郝亚宁:对于初次鼻整形的人群,主要评估其鼻部基础条件,像鼻梁的高度、宽度,鼻尖的形态、鼻翼的宽窄和对称性等。同时,还会考虑其面部整体的比例与协调性,以及个人的审美需求和期望效果。
而对于鼻修复人群,除了要评估目前鼻子存在的形态和功能问题,比如假体是否有移位、包膜挛缩情况是否严重、鼻部组织的健康状况等,还要详细了解其之前的手术方式、使用的材料等信息,这样才能制定出更精准、更安全有效的修复方案。
主持人:出现鼻部整形术后效果不理想时,如何准确判断问题根源,并制定相应修复方案呢?
郝亚宁:这需要专业医生的丰富经验和细致检查。当遇到这类情况时,我们首先会详细了解求美者的病史、手术史以及手术时间,为判断问题提供一定依据。
其次,会对求美者的鼻部进行全面检查,包括外观形态、材料方面、功能问题等的检查。针对不同的问题,我们会制定不同的修复方案,如果是假体问题,可能需要取出或更换假体。需要注意的是,鼻修复手术的难度通常比初鼻整形手术更高,一般建议在初鼻整形手术后3—6个月,待鼻部组织完全恢复稳定后再进行修复手术,这样可以降低手术风险,提高修复效果。
主持人:那么,如何尽可能避免鼻整形失败的风险呢?
郝亚宁:首先,选择正规且专业的医疗机构和有资质、经验丰富的医生,这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其次,在术前要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让医生全面了解自己的需求和期望,同时也要听取医生的专业建议,盲目追求不可取。再者,术后的护理也至关重要,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医嘱进行护理,如保持鼻部清洁、避免外力碰撞、按时复诊等,以此尽可能地来降低鼻整形失败的风险。
主持人:那么,求美者应该怎么和医生沟通,才能在鼻整形上少走弯路呢?
郝亚宁:求美者在与医生沟通时,一定要坦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比如自己喜欢的鼻型风格,是自然清新的还是华丽精致的。同时,也要告诉医生自己的职业、生活习惯等,这些因素可能都会影响到鼻型的选择。医生也要耐心倾听求美者的诉求,结合专业知识,综合各方因素考量,为求美者分析设计其适合的鼻型,并详细解释手术方案、可能存在的风险等内容。总之,只有双方充分沟通、相互理解信任,才能确保手术朝着理想的方向发展。
主持人:好的,非常感谢郝院长的分享,同时也感谢大家的关注,再见!
郝亚宁:再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