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困难症的科学认知
主持人:上课注意力总是不集中、不能静下心来阅读、内心逃避上学……当孩子有这些症状时,可能是学习困难症的影响。到底什么是学习困难症,它的表现有哪些?家长又应该如何来应对呢?本期健康视频节目邀请到重庆天佑儿童医院门诊主任纪烈琴,和大家分享下相关知识。纪主任,您好!
纪烈琴:主持人好,大家好!
主持人:什么是学习困难症?
纪烈琴:学习困难是指儿童在获得和运用听、说、读、写、推理或数学能力方面,相较于同龄人表现出显著的困难。
主持人:造成学习困难症的原因有哪些?
纪烈琴:学习困难症的形成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生理因素。它包含了器质性因素、遗传因素和营养因素。其中,器质性因素是指儿童在胎儿期、出生时或出生后由于疾病或伤害可能导致轻度脑损伤或功能障碍,影响学习能力。遗传因素是指某些学习障碍如阅读障碍可能具有遗传性,家族中可能有多例类似情况。营养因素则是指缺乏必要的微量元素如锌、铁等,可能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和学习能力。
其次是环境因素。具体包含不良的家庭环境、教育方法和内容不合适、社会和文化因素等情况。其中,不良的家庭环境是指缺乏父母的关爱,特别是母爱的缺失,可能影响儿童的情感发展和学习成绩。教育方法和内容不合适是指不恰当的学习内容和方法可能导致儿童产生厌学情绪,影响学习兴趣。而社会和文化因素则是指缺乏学习的机会或者学习环境不佳,也可能导致学习困难。
再者是心理因素。如情绪问题,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会影响孩子的学习能力和注意力集中。另外,社交困难也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学习环境,如难以与同伴交流,缺乏团队合作能力。
主持人:网上有些说法对“学习困难门诊”不太理解,对此,您怎么看?
纪烈琴:提到“学习困难门诊”,网上有说法认为部分家长太过焦虑,病急乱投医。事实上,学习困难,是孩子本身最苦恼的。在我的门诊中,也遇到过学生患者倾诉自己的“困难”,患者其实很想好好听课,但无论怎样努力控制,还是不由自主地走神。
在门诊中,学习困难的发生率大约为20%,其中男生出现学习困难的数量相较于女生要多一些,并且这种情况在小学低年级阶段表现得更为显著。导致学习困难最常见的原因是多动症,学习状态不好、成绩不行、写作业拖拉、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等,几乎是家长们共同关注的主要问题。“学习困难”并不是一种病,而是症状,在此呼吁家长和学校都应对这一现象重视起来。
主持人:若不及时干预治疗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
纪烈琴:学习困难如果不及时进行干预,可能会带来以下几个方面的后果。
认知能力影响:学习困难的孩子可能会在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这会导致他们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的效率降低。
学业成绩下降:由于学习困难,孩子可能无法跟上学校的教学进度,从而导致成绩不断下滑。
心理健康问题:学习困难的孩子可能会因为学业压力和成绩下滑而感到自卑、焦虑,这些情绪问题可能进一步影响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家庭关系。
社交困难:由于学习成绩和心理健康的问题,孩子可能在校园社交中遭遇挫折,如被同学嘲笑或排斥,这可能导致更深的孤立和社交障碍。
行为问题:长期的学习困难和相关的心理压力可能会导致孩子表现出反抗或攻击性行为,如逃学、对抗权威、暴力行为等。
主持人:孩子出现学习困难,家长应如何应对?
纪烈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建立和谐的家庭氛围:保持家庭氛围的和谐,鼓励家庭成员之间的积极交流和相互尊重。
家长做好榜样:家长可以通过阅读、参加培训等方式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和文化素养,并了解孩子的成长阶段和学习需求,以便更好地支持他们。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多花时间与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尊重孩子的意见,鼓励他们表达自己。
设定合理的期望: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设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和期望,避免给孩子过多的压力,鼓励他们尽力而为。
稳定的学习环境:家庭应该为孩子提供一个安静、整洁的学习空间,确保孩子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完成学习任务。
提供情感支持:在孩子遇到学习困难时提供情感支持和鼓励,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克服学习中的挫折。
合理使用电子设备:鼓励孩子参与户外活动和社交,以减少对电子设备的依赖。
饮食和睡眠:确保孩子有均衡的饮食和充足的营养,保证孩子有充足的睡眠。
主持人:家长是孩子成长学习中的重要引导者,在您看来,家长“管娃”的哪些做法会起“反作用”呢?
纪烈琴:家长在孩子的成长和学习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但这些做法可能会起到反作用,应注意避免。
过度严厉或溺爱:家长可能因为对孩子期望过高而采用过于严苛的教育方式,如频繁批评和惩罚。这种方式可能导致孩子产生挫败感,缺乏自信,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另一方面,过度溺爱孩子可能会导致孩子缺乏独立性,长大后难以适应社会生活。
缺乏一致性和沟通:如果家长在教育观念和方法上不一致,例如一方严格而另一方过于宽松,这可能会让孩子感到困惑和不安,影响他们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的形成。
忽视情感支持和心理健康: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安慰。
缺乏榜样作用:家长的行为往往会被孩子模仿,因此家长应该通过自己的行为展示积极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如诚实、尊重他人、勤奋等。
过度控制:如过度检查孩子的作业和社交媒体活动,可能会抑制孩子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可以适当放手,让孩子有机会自己做决定,解决问题。
总之,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应该采取平衡的方法,既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又尊重孩子的独立性和个性发展。通过这种方式,家长可以帮助孩子成长为有责任感、有同情心和有能力的社会成员。
主持人:好的,非常感谢纪主任的分享,同时感谢大家的关注,再见!
纪烈琴:再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