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面部“馒化”修复

主持人:大家好,欢迎观看人民网健康视频节目,我是文彦。
面部抗衰的方式多样,填充就是其中之一。然而,因为填充过度、填充方式的不当等因素,部分求美者在后,出现了面部“馒化”的现象。那么,出现“馒化”后应该如何修复呢?
今天,我们邀请到重庆联合丽格第五医疗美容医院微整中心副院长邹崎葩,和我们一起聊一聊“馒化”修复的相关话题。
主持人:邹院长,你好!
邹崎葩:主持人好,大家好!
主持人:首先,请邹院长和我们介绍一下,什么是“馒化脸”呢?
邹崎葩:“馒化脸”是指临床中因非重力因素造成的面部臃肿或表情异常,导致面部看起来像“馒头”般肿胀。
主持人:“馒化”的典型症状表现有哪些呢?
邹崎葩:“馒化”的典型症状有以下几种:
1.面部肿胀:面部整体或局部区域出现明显的肿胀,使面部看起来像发面馒头一样。
2.表情僵硬:由于填充物的影响,面部表情肌的活动受到限制,导致面部表情不自然,笑容僵硬。
3.面部轮廓模糊:面部轮廓变得不清晰,原本的面部线条和结构被过度填充所掩盖,导致面部缺乏立体感和层次感。
4.局部特征异常。比如前额,过于饱满突出。眼眶下部及苹果肌整个区域异常饱满紧绷,表情僵化。下巴有时表现过于突出,像我们常说的锥子下巴。还有一个皮肤的问题,可能伴随皮肤松弛、弹性差、皮肉不贴合等问题,这些症状不仅影响美观,还可能导致面部功能受限。
主持人:针对面部“馒化”,应该如何去修复呢?
邹崎葩:首先我们得减,也就是消融,可以利用针剂配合仪器的方式。
针对玻尿酸类填充物,可以直接通过注射玻尿酸溶解酶进行减量,一般注射后48—72小时之内就可明显因加速玻尿酸代谢后软组织容积下降而见效。
针对脂肪类填充物,尤其是加入一些生长因子,玻尿酸溶解酶并不能起到良好的作用,针对这类型面部软组织减容,需要采用复合配方,针对性进行处理。
消融这一步骤完成后,需要再通过仪器进行面部压紧、压实,改善松泡、皮肉分离的感受。最后是提升复位,可以通过六点骨相支撑复位面部,这也是面部“馒化”修复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主持人:您认为怎样才能避免“馒化”情况的发生呢?
邹崎葩:首先是选择专业的医生,选择有资质有经验的医生进行面部填充,医生的技术和审美对塑美的结果和安全至关重要。
其次是确保选择正规安全的医疗机构,这是保障求美者效果与安全的重要前提。术前应与医生充分沟通,明确求美者的需求和期望,了解面部填充的过程、时间和可能的反应,明确自己的期望,确保与医生保持良好的沟通和预期。
然后是选择合适的填充材料,比如面颊、额头、太阳穴等大面积凹陷部位,可以选择粘性好、内聚力强的玻尿酸。这类玻尿酸比较稳定,不易移位。对于精细化部位,如眼周、唇周、法令纹等,可以选择胶原蛋白。胶原蛋白可内聚脱水,填充后的部位会更加紧实,不移位,不影响做表情。轮廓支撑部位,如眉弓、鼻子、下巴等,可以选择支撑力好的大分子玻尿酸或者再生材料,后期减小下移或变宽的可能性。
最后一个关键环节,遵循少量多次原则,避免一次性过量填充,且不要盲目跟风进行大剂量的填充,考虑面部整体的协调性。大家要注意的是不管何种材料,一次性注射过多或填充过度都可能导致“馒化脸”。
主持人:好的,非常感谢邹院长的分享,同时也感谢大家的关注,再见!
邹崎葩:再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