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重庆频道>>区县

开州男子照顾婶娘14年 用行动诠释孝善真谛

2025年02月11日16:12 |
小字号

2011 年,开州区渠口镇毛坪村 5 组村民陈善国做出了一个令人钦佩的决定,他将75岁高龄的婶娘李洪翠接到家中,从此开启了长达 14 年的悉心照料。

十四年来,每天他不仅要给卧病在床、双目失明的婶娘端饭喂药、端屎端尿,还要服侍照料身患尿毒症的妻子,同时还承担着烦琐的家务活和繁重的农活。为了方便照顾婶娘和妻子,他在婶娘和妻子的床铺间搭起一张简易的床,十多年里没睡过一个安稳觉。他说:“婶婶就是我的娘,照顾和赡养她是我的责任和义务!” 更无怨言。

抉择:接婶娘回家,挑起赡养重担

2011 年,对于 75 岁高龄的李洪翠来说,命运给了她重重一击。老伴离世,三个儿子相继撒手人寰,远嫁外地的女儿也很少回乡,孤苦伶仃的她也因悲伤过度而双目失明,生活瞬间陷入绝境,连最基本的自理都成了奢望,更别提操持农活。

同组的侄儿陈善国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当时,陈善国也已年过半百,家中也有妻儿需要照顾,但善良的他与妻子、儿子围坐在一起,眼神坚定地说:“婶婶现在无依无靠,咱们不能眼睁睁看着不管,把她接到咱家吧。”家人虽深知这一决定意味着沉甸甸的责任,却也纷纷点头支持。

陈善国要把婶娘李洪翠接到家中照顾的消息不胫而走,乡邻们议论纷纷。面对大家的好言相劝,陈善国只是憨厚一笑,默默去收拾房间,为婶娘的到来做准备。就这样,李洪翠被接到了陈善国家,开启了新的生活篇章。

坚守:困境中不放弃,十四年如一日

然而,命运似乎并不打算放过这个善良的家庭。2014 年,陈善国的妻子刘沛英患上了尿毒症,这一噩耗如晴天霹雳。每周数次的透析,高昂的医药费用,让家庭经济不堪重负,精神压力也如山般沉重。

即便如此,陈善国照顾婶娘的决心从未动摇。清晨,天还未亮,他就悄悄起床,先到厨房为婶娘熬上一碗软糯的米粥,轻轻吹凉,再端到婶娘床前,轻声说道:“婶婶,起床吃早饭啦,今天给您煮了您最爱吃的粥。”伺候婶娘吃完饭,他又赶忙帮妻子准备透析要用的物品,陪着妻子前往医院。

回到家中,农活还在等着他。烈日炎炎下,他在7亩晚熟青脆李和枇杷果园里忙碌,除草、施肥、修剪枝叶,汗水湿透了衣衫;3亩玉米和红苕地也不能荒废,播种、管护,每一个环节都不马虎。农忙间隙,他还得惦记着家里的猪羊鸡鸭,喂食、打扫圈舍,忙得像个陀螺。

夜晚,劳累了一天的他,睡在婶娘和妻子床中间铺上的一张简易的床上。婶娘稍有动静,他便立刻起身查看,帮她翻身、递水;妻子身体不适,他又赶忙安抚照料。就这样,十多年里,他从未睡过一个安稳觉,却从未喊过一声累、叫过一声苦。村民们有时打趣地叫他“陈傻子”,可心底里却满是敬佩。

传承:善举暖人心,孝风吹遍村

陈善国的善举,如同春日暖阳,慢慢融化了周围人的心。在他的影响和感染下,李洪翠远嫁的女儿心中满是愧疚,回来陪伴照顾母亲的频率也越来越高。每次母女重逢,老人的眼中总是闪烁着泪花,脸上却总是挂着笑容。

毛坪村党支部副书记喻海波感慨地说:“陈善国倡孝扬善,是村民学习的好榜样。”村里的孩子们听着陈善国的故事长大,也懂得了什么是孝老爱亲。邻里之间互帮互助的氛围愈发浓厚,哪家有困难,大家都主动伸出援手。

“婶婶就是娘,既然我接手了,就要照顾赡养她。只要我身体还行,就有责任和义务把她照顾好,让她安度晚年。”陈善国平淡的话语,如同一股涓涓细流,流淌在毛坪村的每一个角落。(熊瑛)

(责编:秦洁、刘政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