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重庆频道>>企业>>速递

新春走基层·走进新质生产力一线丨明月湖畔,创新潮起——探访重庆科创高地两江协同创新区

2025年02月12日10:23 | 来源:科技日报
小字号

红梅吐蕊,碧波荡漾,立春后重庆两江新区明月湖一片春意盎然,吸引了不少重庆市民前来游玩。而此地还有另一重身份——两江协同创新区。作为聚集着50余家高端新型研发机构、31个院士团队的科创高地,春节后一上班就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

“这里再换个数值试一试,就要和车企具体讨论技术方案了。”元宵节前,科技日报记者来到两江协同创新区的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北理工重庆中心”),遇到高级工程师高峰正和团队讨论技术问题。

高峰博士正在实验室查看试验数据。科技日报记者 雍黎 摄

高峰博士正在实验室查看试验数据。科技日报记者 雍黎 摄

解决产业技术所急

作为北理工重庆中心孵化的创业公司——数元道科技的首席研究员,高峰及其团队不断探索国产化材料建模软件研发。他们研发的国内首款数智化材料建模系统MatFavorr,为汽车碰撞安全仿真提供不同材料的卡片数据,实现了进口软件替代。

“整车碰撞中,零件面临着应变速率、应力状态复杂等问题,每次碰撞涉及数以千计的部件,不仅连接关系复杂,而且连接形式多样。”高峰介绍,由于整车碰撞变形与断裂仿真涉及到的力学理论与工况非常复杂,因此技术门槛相当高,该领域目前正被国外软件牢牢占据。

MatFavor集成了高峰及其团队苦心研究的20余项核心技术。该系统将材料卡片开发周期从20天缩短至2天,铸铝、塑料、玻璃等特殊材料仿真精度提升超过20%,解决了材料建模周期长、精度低、费用高的三大难题。该系统已于2024年10月正式发布,目前已应用于吉利汽车、长安汽车的整车碰撞仿真中。

“公司每年都会在市场调研后进行技术布局,为的就是解决企业、产业发展的燃眉之急。”高峰说,今年,团队还将重点攻关汽车生产中不同部位金属材料、玻璃材料、复合材料的连接仿真模拟技术难题。“看着自己的研究成果能够切实地服务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心里很自豪。”他说。

新型高温高强TC4、Ti2AlNb钛合金板箔材,国产复合精度光固化3D打印技术,全球首款镁二次电池安时级电芯……如今,明月湖已涌现出不少令人瞩目的研发成果,成为了产业发展新动能的重要集聚地。

构建科创生态闭环

走进明月湖智能产业科创基地,这里忙碌而热闹。作为开展硬科技创业的平台,基地里聚集着智能机器人、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的百余个创业团队。

作为基地孵化的“00后”创业公司,重庆致行未来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致行未来”)致力于研发下一代出行工具的初创团队。今年1月,该公司刚获得重庆市种子投资基金提供的100万元支持。

致行未来科技团队正在讨论技术问题。科技日报记者 雍黎 摄

致行未来科技团队正在讨论技术问题。科技日报记者 雍黎 摄

“创业研发就是我们的生活。”团队领头人王世杰说,团队研发的电动露营车具有独创专利的全地形运载能力,不仅可以负载300斤重物上15度的斜坡,还能实现智能控速和翻越多变复杂的户外地形。目前,他们的产品已在国内取得了不错的销量,今年还准备开拓海外市场。

明月湖智能产业科创基地聚焦“智能化+新能源”,构建“人才-创新-产业-资本”的科创生态闭环,开展硬科技企业“0-1”的培育、孵化与投资。今年,该基地已有9个项目获得重庆市种子投资基金,获投资金达1190万元。

“截至目前,两江协同创新区已搭建150余个各类创新平台,促进660余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累计实施1040项院企技术攻关项目,服务重庆近200家企业。”两江协同创新区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孙阳表示,今年两江协同创新区将加速集聚高端创新资源,积极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全力打造“创业+社交+生活”一体化国际创业社区,加快打造产业创新高地和新质生产力策源地。(科技日报记者 雍黎)

(责编:秦洁、刘政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