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重庆频道>>重庆>>推荐

2025年重庆怎样推进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

抓好“三个加快” 实现“三个新突破”

2025年02月12日07:50 | 来源:重庆日报网
小字号

2月11日,重庆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建设“六区一高地”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五场),围绕2025年重庆怎样推进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介绍有关情况。

发布会提出,按照“新春第一会”的安排部署,我市将重点抓好“三个加快”、实现“三个新突破”,完善大城市带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推动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城乡大美共同繁荣的图景加快呈现。

发布会上,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米本家介绍有关情况。市委农业农村工委委员、市农业农村委副主任莫杰,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金伟,市住房城乡建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陈拥军回答了记者提问。

抓好“三个加快”

力争今年底全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缩小至2.23∶1

去年,重庆通过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三位一体”,推动小县大城、强镇带村、强村富民“三管齐下”,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力实施“四千行动”,不断在推动城乡协调发展、优化空间布局中释放高质量发展新活力。

2024年,主城都市区与山区库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比缩小至1.7∶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24∶1,较2023年降低0.04。

米本家表示,为加快推进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2025年重庆将重点抓好“三个加快”、实现“三个新突破”,力争到2025年底,全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缩小至2.23∶1。

具体而言,抓好“三个加快”、实现“三个新突破”是指——

加快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在以城带乡以工促农上取得新突破;

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上取得新突破;

加快促进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在健全城乡融合带动乡村振兴发展机制上取得新突破。

以加快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在以城带乡以工促农上取得新突破为例,将重点做好三个方面工作。

首先在增强重庆中心城区辐射带动能力方面,重点实施产业引领、创新策源、开放带动、服务示范、中心城区赋能“五大行动”,中心城区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市比重达到42%;

其次在增强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方面,重点支持万州、永川打造城市副中心,提升黔江城市集聚力和区域服务能力,提升15个潜力地区区县城镇化水平,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

最后是在增强小城镇服务“三农”功能方面,重点是总结推广“小县大城”“强镇带村”试点经验,谋划建设一批中心镇,因地制宜培育发展以文化旅游、农产品加工、商贸等为特色的产业强镇。

迭代抓好“四张清单”实施

力争今年中心城区以外区县城镇化率达63%

今年中心城区以外区县城镇化率要达到63%,如何实现这一既定目标?

“我们将围绕深入推进新一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区县域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协同互促、现代化重庆都市圈建设、城市更新和安全韧性水平提升等领域,迭代抓好重大项目、重大政策、重大改革、重大平台‘四张清单’实施,加快提高城镇化质量和水平。”米本家说,将重点抓好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将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将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目前正在围绕人才落户、租房落户、就业创业落户等研究制定进一步放宽城镇落户限制的政策举措,促进在城镇稳定就业、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举家落户。

二是强化产业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支撑作用。将注重以产兴城、产城融合,中心城区做大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生产性服务业集群,支持周边地区面向中心城区整车、整机、整装积极发展整零配套,推动产业梯次配套,加快构建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协同互促新格局。

三是着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将以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巧心,推动城市精细化更新、人性化改造、数字化赋能,大力推进城建“六大攻坚行动”,统筹推进老旧小区、街区、厂区、校区集中连片更新,积极盘活存量,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三大工程”,打造宜居宜业的高品质城市生活空间。

“与此同时,为了让农业转移人口在城市留得下来、住得安心,我们还构建多元化住房保障体系。”陈拥军说。

目前,农业转移人口最迫切期盼的就是能进城安家落户。为进一步完善农业转移人口的住房保障体系,重庆将把在城市稳定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纳入住房保障范围,构建分层分类、租购并举的多元化住房保障体系,实现农业转移人口住房保障全覆盖。

比如,通过公租房提供兜底性保障、通过保租房提供阶段性保障、通过配售型保障性住房提供长久性保障,让农业转移人口在城市留得下来、住得安心。

以通过公租房提供兜底性保障为例,我市公租房在全国率先打破户籍限制,农业转移人口与本地城镇户籍人口享有同等申请资格,凡是在中心城区稳定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满足住房、收入标准条件就可以申请市级公租房。

纵深推进巴渝和美乡村建设

力争今年达标覆盖率达60%以上

据介绍,巴渝和美乡村建设主要包括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治理等方面的内容。

去年,重庆动态排查农村黑臭水体1255个、299万平方米,25个区县实现动态清零,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生活垃圾治理率、生活污水治理率分别达到87.8%、100%、75%,累计建设巴渝和美乡村达标村3633个,农民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增强。

莫杰表示,今年,重庆将按照“院内院外干干净净、村容村貌漂漂亮亮、农民生活平平安安、邻里之间和和睦睦”的标准,纵深推进巴渝和美乡村建设。重点做好提高农民现代生活水平、连片推进巴渝和美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快补齐公共基础设施短板四个方面工作。

比如,在提高农民现代生活水平方面,将加强农村“水、电、路、通信、物流”建设,新改建农村公路2000公里,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3.4%,鼓励公共充换电设施延伸至农村等,力争2025年,巴渝和美乡村达标覆盖率达60%以上。

“与此同时,为推进村镇建设与产业发展同步协调,我们将重点采取三方面举措。”陈拥军说,一是提升农房质量安全水平,让乡村更“安居”;二是建巴渝新村创美丽城镇,让乡村更“宜居”;三是营造整体大美新图景,让乡村更“乐居”。

以建巴渝新村创美丽城镇,让乡村更“宜居”为例,重庆将以巴渝新村建设为抓手,实施农房集中连片更新提质行动,推进四季果园、绿色菜园、美丽田园、生态花园、宜居家园“五园共治”,同步推动农文旅商融合发展,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的巴渝民居,整体提升乡村风貌,培育发展新业态,把“家门口的风景”变成“家门口的就业”,实现“家门口的增收”。

村庄规划是乡村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是乡村振兴的“底图”“蓝图”和“施工图”。通过科学规划,既避免盲目开发导致的资源浪费,又引导资源相对集中投放,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能。

金伟表示,为此重庆将从四个方面持续提升村庄规划质量和实效,更好服务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首先是加强规划科学性,引导各类资源科学投放;其次是增强规划灵活性,分类保障发展需求;三是提升规划实效性,持续深化“多规合一”;最后是注重规划支撑性,守牢粮食、生态、安全底线。(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赵伟平)

(责编:秦洁、刘政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