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重庆频道>>人民日报记者遍神州

重庆高新区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科创经纪人,为技术和市场牵线搭桥

本报记者  李增辉  刘新吾
2025年02月13日09:39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山脉南北蜿蜒,将重庆中心城区劈为三大槽谷。如今,西部槽谷里,重庆高新区正拔节生长。

  202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强调:“加强重大科技攻关,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重要途径是科技成果转化。我们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积极培育科创经纪人队伍,在技术和市场之间牵线搭桥,把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重庆高新区有关负责人表示,重庆高新区土地相对平坦,高校和科研院所密集,是全市科技创新主阵地,正在探索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从注册发展到现在,科创经纪人一路‘保驾护航’,公司才有今天。”德国归来的基诺莱(重庆)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云威说。

  之前,刘云威的团队拥有专利基因组测序技术,却因不懂经营,迟迟难以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科创经纪人程玉婵了解情况后,为其量身打造一套方案,协助团队完成企业工商注册、律师服务、创业辅导、项目申报代理等一系列服务,还协助他们申请3项发明专利,成功融资980万元。

  如今,该公司建立起一整套基因检测分析技术体系,开发遗传病基因诊断等多个产品,可广泛适用于生殖健康、妇幼保健、儿童罕见病等领域,发展前景广阔。

  在重庆高新区,像程玉婵这样的科创经纪人队伍共有300多支,他们为科研人才和企业提供成果转化、创业孵化和投融资服务,链接人才、资金、市场等各类资源,因此也被称为“科创媒人”。

  程玉婵之所以能够“穿针引线”,并非单兵作战,而是依托平台优势——重庆启点企业孵化器有限公司,这是一个体外医疗诊断领域专业孵化加速器,由重庆高新区、重庆医科大学等单位联合打造,与国内外医疗投资基金、专家和医疗机构有着广泛合作,能提供丰富的孵化服务。目前,平台入驻生物医疗企业50家,引进62位高层次人才,带动社会投融资21734.41万元。

  为提高工作针对性,重庆高新区将科创经纪人分为技术经理人、投资经理人、职业经理人、孵化器管理人四大类别,深度参与创新创业项目概念验证、供需对接、成果转化、企业孵化、融资服务等各阶段,发挥牵线搭桥、催化赋能作用,实现项目、团队的产业化,满足各类成果转化特色需求。

  队伍类型分门别类,耕耘领域却要聚焦重点。重庆高新区立足本地优势,聚焦集成电路、软件信息、生物医药、智能网联等领域培养科创经纪人,他们储备跟踪人才创新成果32个,促进知识产权转移转化153项,助力数字医疗、硅藻土基材料等200个科研项目成果转化,壮大重庆科技创新“生力军”。

  除了帮助科研人才创办企业,科创经纪人还在不同企业之间牵线搭桥,促进科技创新。

  重庆耐视特科技有限公司落地重庆高新区,但原有供应商在广东等地,物流成本高、供货周期长,公司希望能在本地寻找合适的替代供应商。

  在科创经纪人肖春荣团队对接下,耐视特与本地的重庆飞皓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接触。科创经纪人团队深度参与研发、投产等各个环节,促成两家企业一周内就完成小批量试制,成功“牵手”——飞皓电子为耐视特定制生产5G数据采集网关,在降低其生产成本的同时,交货周期也缩短50%。如今,耐视特自主研发的5G工业数据采集网关已进入多家龙头汽车企业供应链。

  “我们科创经纪人就像团队合伙人。”肖春荣说,科创经纪人深度参与创新创业项目全流程,与创业团队一起开展前瞻性谋划,在实现成果转化的同时,促进创业团队发展壮大。

  当好“科创媒人”并不容易,如何壮大队伍、激发活力?

  重庆高新区引入“积分制”人才评价机制,设置“能力指标”和“实绩指标”。“能力指标”主要考察职业资格、任职经历等,合格者为其颁发证书,便于其获得各方信任、开展工作;“实绩指标”精准赋分测算科创经纪人业绩成果,达到一定分值便可纳入科学城“金凤凰”人才库,每年可获得最高20万元资金补贴,并享受住房、子女入学等便利,解决后顾之忧。

  “媒人”队伍壮大了,“新人”如何快速找到他们?

  重庆高新区线上线下齐发力。线上,打造“渝才荟”科学城国际人才港特色应用,发布“科创经纪人”服务信息,需求方可以一键查询匹配,实现线上点单、接单、办单、评单服务闭环;线下,建设运营国际人才创新创业服务港,在服务港布设“专家问询台”,科创经纪人可一对一受理创新创业诉求,还定期举办创新创业大赛、成果评估论证会、创业辅导等系列赛、演、会、展、训等活动,让“新人”更好找到“媒人”。

  “我们要努力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打通科技创新的瓶颈。”重庆高新区党群工作部负责人说,重庆高新区科创经纪人队伍正在发展壮大,他们既懂市场又懂技术,在科学家和企业家之间架起桥梁,把更多“书架”上的技术变成“货架”上的产品。

《 人民日报 》( 2025年02月13日 01 版)

《 人民日报 》( 2025年02月13日 01 版)

(责编:秦洁、刘政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