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开学了,学生用AI工具赶作业引发关注——
是学习“神助攻” 还是造就“空心人”

开学在即,一些学生用起DeepSeek、豆包等人工智能(AI)应用赶作业,该现象引发广泛关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AI是帮手还是对手?如何科学有效地利用人工智能工具?2月14日,记者采访了我市部分教师和专家。
现象
家长试水AI家教,5分钟让孩子会背古诗
眼看就要开学了,家住在两江新区的王女士正为女儿尚未背诵的8首古诗发愁。看着孩子为难的样子,王女士想到了AI。她打开豆包App,输入其中一首古诗的题目,请求为孩子详细解读并引导背诵。短短几秒,AI便生成了相应的文字,并通过语音播放帮助孩子在5分钟内完成背诵。
这几天,读初一的小李正借助DeepSeek和豆包完成寒假的作文作业,“输入几个关键词,DeepSeek几秒钟就能生成一篇作文,逻辑性挺强,语言也十分生动,方便又好用。”
家住九龙坡区的张先生表示,自己平时工作忙,没时间辅导孩子,AI能填补这个空白,“我们每天会让孩子做一些数学口算练习,之后把作业拍照发给DeepSeek,并让它根据错误率自动生成针对性题目,效果还挺好。”
争议
长此以往孩子可能丧失思考能力
学生利用AI赶作业引发广泛关注,家长和网友态度忧喜参半。一位家长对此忧心忡忡,他说,“几秒钟就可以生成一篇作文,长此以往孩子可能会养成惰性思维,丧失思考能力。”
一位网友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认为,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品格、价值观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过度使用AI会削弱学生的基本能力,使他们成为只会依赖技术的“空心人”。
但是,不少人也表示支持,认为AI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有家长称:工具就是拿来用的,未来就是要掌握这些技术和工具的。一位小学高年级学生家长表示,AI在知识整合与学习规划中具有优势,用来指导孩子学习十分有好处。
还有人认为智能化学习是必然趋势,关键在于使用者是否保持主动思考与信息甄别能力。
支招
用好却不依赖,效率与思维并行
如何看待中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使用AI?重庆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栾晓表示,像DeepSeek这类AI工具,具有强大的信息检索与整合能力,操作便捷且功能强大,能迅速为学生作业提供所需答案与思路,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学习效率。
但AI工具的出现,也让一些学生难以抵制诱惑,特别是自控能力差的中小学生。“他们有可能会过度依赖AI,还可能会忽视脚踏实地的重要性。”栾晓说。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科技进步不是洪水猛兽,但同时也要避免其负面影响。”重庆市人民小学校语文教师邹静分析,首先,AI对于语言学习十分有益,如英语发音、对话训练等。其次,当孩子在数学、物理等学科遭遇难题时,借助AI能获取详细的解题步骤与思路。再次,AI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帮孩子理解历史事件背景,还能将晦涩难懂的知识转化为易于理解的形式。
邹静同样强调,AI无法像老师或家长那样给予学生情感互动,小学生长期使用,可能会觉得学习过程枯燥乏味,进而影响学习兴趣。
如何利用AI为教育赋能?栾晓建议,一是教育理念的转变。在智能时代,人才的需求更为多样化,因此教育应转向培养具备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跨学科能力以及良好沟通协作能力的综合性人才。二是创新教学方法。应将人工智能的基础知识纳入教育内容,借助AI技术开展体验式和项目式学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培养学生持续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不断适应新的变化。(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李周芳)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