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行重庆分行以案说险:警惕“无抵押、免征信、秒到账”骗局

当下,金融服务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无论是创业资金周转、突发紧急开销,还是日常消费,资金需求随时可能出现。一些不法分子瞄准这些需求,打着“无抵押、免征信、秒到账”的诱人幌子,设下重重诈骗陷阱,诱导受害人背负沉重债务,生活陷入困境。
典型案例
李某经营着一家小餐馆,因生意惨淡,资金周转出现困难。某日,李某在浏览网页时看到一则“无抵押、免征信、秒到账”的贷款广告,宣称只需下载一款名为“速贷宝”的APP,填写个人信息,就能轻松获得最高20万元的贷款额度。李某当即点击链接下载了该APP,并按照界面提示,填写了姓名、身份证号、银行卡号、手机号码等个人信息,并申请5万元贷款。几分钟后,该APP显示贷款申请已通过,但想要提现,需先行缴纳2000元“手续费”。想到急需该笔资金解燃眉之急,李某便支付费用。谁知转账后,系统又提示其银行卡信息填写有误,贷款资金被冻结,需再缴纳5000元的“解冻费”才能放款。此时,李某意识到可能被骗,赶忙联系对方客服却无法接通。
王某经营着一家小型工厂,近期接了一笔大订单,急需资金购买原材料。正当他四处筹措无果时,接到一通自称是某银行信贷客服的电话。因对方能准确说出王某的公司名称、个人信息以及近期资金需求等情况,并告知该行推出了一款专为中小企业主定制的“无抵押、免征信、快速放款”的贷款产品,额度高、利息低,且只需线上办理即可。随即,该客服向王某发来短信,让其点击链接并填写贷款申请资料。王某照做后,对方告知其贷款已通过初审,但需向指定账户存入一笔资金,用于验证企业的资金流水,以确保后续还款能力。因急于拿到贷款投入生产,王某便向该账户转账5万元。可转账后,却迟迟未收到贷款,再拨打客服电话时,对方已停机。
套路解析
投放虚假广告。诈骗分子通过网络广告、短信、电话、社交媒体等多种渠道广泛撒网,投放极具诱惑性的贷款广告,利用大数据分析精准定位那些有资金需求、征信可能存在问题或是金融知识相对薄弱的人群主动上钩。
套取个人信息。在受害者申请贷款过程中,不法分子会要求填写详细的个人信息,包括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等敏感信息。这些信息一旦落入诈骗分子手中,不仅会导致个人隐私泄露,还可能被用于盗刷银行卡资金、冒用身份进行其他违法犯罪活动。
巧立名目收费。一旦受害者按照不法分子指引,下载APP申请贷款发放后,不法分子便利用对方提款急迫心理,会以手续费、解冻费、保证金、验证金、刷流水等各种看似合理的名目要求受害者转账汇款实施诈骗。
诱导多次缴费。当受害者按照要求转账后,诈骗分子并不会如约放款,而是以各种理由拖延时间,如系统故障、审核未通过需再次缴费等。
诈骗而后失联。一旦受害者察觉异样要求退款时,诈骗分子便会直接失联,切断与受害者的所有联系,让受害者投诉无门、追悔莫及。
风险提示
树立正确金融观念。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正规的贷款业务均需要经过严格的风险评估和审核流程。无抵押、免征信、秒到账的贷款几乎是不可能存在的,切不可因一时急需资金而盲目相信此类虚假承诺。
核实贷款机构资质。如有贷款需求,应选择正规金融机构。在申请贷款前,务必通过官方渠道核实机构的合法性、真实性,可以拨打金融监管部门电话咨询,或登录官方网站查询相关信息。
保护个人信息安全。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轻易向陌生机构、个人透露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等重要个人信息。正规金融机构不会以任何理由要求客户通过非正规途径转账汇款。如有疑问,请联系官方客服核实。
谨慎对待网络信息。网络上的贷款广告鱼龙混杂,不要随意点击不明来源的贷款链接。下载APP时,要通过正规应用商店,并查看APP的开发者、用户评价、权限要求等信息,避免下载假冒伪劣、恶意扣费或窃取信息的 APP。
遭遇可疑情况及时止损。在贷款过程中,如遇到要求提前缴费、账户冻结需解冻资金、贷款额度与实际需求不符等可疑情况,应立即停止操作,不要抱有侥幸心理继续转账汇款。
妥善保留证据并报警。若不幸被骗,应及时保留相关证据,如聊天记录、转账凭证、APP界面截图等,并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案,以便警方及时介入调查,追回损失。(招行重庆分行)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