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重庆频道>>健康>>健康视觉

爱尔眼科周晓虹:青光眼的急重症救治与慢病长效管理

2025年03月12日09:48 |
小字号

主持人:大家好,欢迎观看人民网健康视频节目,我是文彦。

每年3月的第2周是世界青光眼周,今年的主题是“AI协同护航,共抗青光眼盲”,为完善慢性眼病患者管理模式,积极倡导青光眼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今天,我们邀请到重庆南坪爱尔眼科医院青光眼科副主任周晓虹和我们一起聊一聊青光眼的相关话题。

主持人:周主任,你好!

周晓虹:主持人好,大家好!

主持人:周主任,青光眼是怎么发生的呢?

周晓虹:青光眼主要是由于眼压相对或绝对升高并超过视神经所能承受的压力,从而引起的视神经逐渐损害和视野逐渐缺损的不可逆性致盲眼病。青光眼的发生发展,与眼压的高低脱不开关系。

眼压就是眼球内容物(房水、晶状体、玻璃体)作用于眼球壁的压力,其中对眼压影响最大的是房水,正常眼压的范围是10—21mmHg。一般情况下,房水产生量和排出量是动态平衡的。如果房水排出的通道受到阻碍,或因某种原因房水产生的量增加,都可以导致房水在眼内蓄积增多,使眼压升高。升高的眼压就会压迫视神经,这样青光眼就发生发展了。

主持人:发生哪些症状时,需要警惕可能是青光眼并就医?

周晓虹:急性的青光眼可能出现眼球胀痛、看东西模糊不清又怕光、出现虹视、眼球变硬充血,甚至伴随同侧的头疼,恶心呕吐、视野变窄等症状,应该及时就医。急性青光眼是属于眼科的急症,是需要紧急处理的,过高的眼压持续24—48小时会对视神经造成严重的不可逆的损坏。但是还有很大一部分病人早中期没有任何特殊症状,当他发现视力下降,视野有遮挡时,就已经到了青光眼的晚期,这些通常属于慢性青光眼,发展过程非常隐匿,很难通过自身的症状去发现,因此还要依赖医生的检查,查看视力眼压,眼底视神经的情况。但其实青光眼只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可以避免失明的。

主持人:哪些人群需要警惕青光眼的发生?

周晓虹:青光眼在全年龄阶段都可以发生,有先天性青光眼、青少年型青光眼、成年人和老年人都有,各种类型的青光眼。青光眼发病率会随年龄上升,40岁以前发病率是1%,40岁以后发病率就升高到了2.3%,到了60岁以上发病率会达到5%,所以年龄越大,发生青光眼的概率也越高。

有青光眼家族史的人群,遗传因素可能影响眼压调控或视神经易感性,患病风险较常人高。高度近视人群可能因眼轴拉长影响视神经血供,增加开角型青光眼风险。远视眼则由于前房较浅,可能诱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另外眼睛受过外伤、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者、情绪波动大的人,都是青光眼的“高危人群”。高危人群应尽早做青光眼的检查,定期追踪,以便早期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现在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深度学习分析眼底照相、视神经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自动识别视杯与视盘的比例,大大提高了青光眼早期诊断率,可以使青光眼的检出率提高,我们可以更精准的识别青光眼的早期症状。

主持人:急性青光眼发作了,应该怎么办?

周晓虹:当急性青光眼发作时,患者可能会在24—48小时内完全失明。根据《爱尔眼科青光眼急重症转诊绿色通道专家共识》,青光眼急重症患者,是指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真性小眼球、ICE综合征、恶性青光眼、新生血管型青光眼、先天性青光眼等。

青光眼急性发作时,患者眼睛剧痛,24小时内降眼压,缓解疼痛很关键。急症患者到院24小时内,应立即开展专业诊疗,全力降低眼压,在最短的时间里,最大程度地救治这类患者的视力。若患者同时伴有其他眼病、病情复杂,应由多个学科专家联合会诊,共同制定治疗方案。青光眼急重症虽可怕,但只要我们了解它的症状、诱因,提高警惕,及时治疗,就能最大程度地守护患者光明。

主持人:做了青光眼治疗尤其是手术后,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周晓虹:手术以后要不要补是大家关心的问题?但其实,青光眼手术伤口很小,出血也很少,不像其他部位的外科手术,切口大,出血多。青光眼手术的目的是为了在眼球表面建立一个让房水流出的引流通道,将眼内的房水顺利地引流到眼球壁表面的结膜下,伤口有好几层,里面的一层用于引流房水,愈合越慢越好,外面的一层结膜又需要完全愈合,避免房水漏出。食用高蛋白、高脂肪食物在一定程度上会加速促进伤口的愈合,但内层切口一旦愈合,房水流出通道就会被组织形成的瘢痕阻塞,眼压势必会再度升高,意味着术后可能还需要加用降眼压药物或以后需再次行抗青光眼手术。所以青光眼手术切忌“大补”,术后只需注意清淡饮食即可,避免高脂肪、高糖食物,勿吃辣椒等刺激性食物和油炸食物,适当增加粗纤维食物和果蔬的摄入。完成手术后,也并非一劳永逸,患者术后仍然需终身随诊。

生活中要避免黑暗环境用眼,避免短时间内大量饮水,一次饮水不要超过300ml,避免长时间低头或头位过低,日常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尽量保持心境平和,并在医生的建议下,定期进行眼部检查。

主持人:青光眼作为慢病,应该怎么正确管理?

周晓虹:对于绝大多数正常人群来说,眼压的正常范围是10—21mmHg。眼压升高或24小时眼压波动增大是引起青光眼的危险因素之一,治疗青光眼的重要措施就是降低眼压。值得注意的是,人的眼压并不是一个恒定不变的数值,不能单凭一次眼压检测来判断病情,因此,我们要重视青光眼的随诊和每一次检测的眼压值,有的还需要监测24小时眼压来判断眼压的峰值在哪个时间段,以便更准确的诊断和用药。定期的检查眼底视神经和视野,需要做OCT扫描和自动视野计检查,来监控视神经的损伤有没有进展恶化。

主持人:好的,非常感谢周主任的分享,同时也感谢大家的关注,再见!

周晓虹:再见!

(责编:秦洁、张祎)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