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银行:结构化能力提升 打造金融市场业务转型新样本

3月27日,中信银行召开2024年业绩发布会。该行管理层表示,中信银行向上向好的发展态势得到巩固,稳健、均衡、可持续的发展面更加清晰。
作为中信银行“三驾齐驱”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行金融市场板块价值贡献能力进一步提升。年报显示,报告期内中信银行金融市场板块实现营业净收入267.36亿元,较上年增长 23.39%,占营业净收入的13.35%;其中金融市场非利息净收入 273.74亿元,较上年增长45.25%,占本行非利息净收入44.00%,较上年上升10.37个百分点。
战略转型锚定轻资本发展
面对经济金融环境的结构性变化,中信银行敏锐把握市场机遇,依托流动性管理优势和交易投资能力,将金融市场业务作为轻资本转型的关键抓手。早在2018年,中信银行就提出了三驾齐驱的业务发展思路,通过条线、客户、产品及内外部资源的综合联动,形成对客户的全链条综合金融服务能力。
构建差异化转型发展体系
在深刻理解认识内外部经营环境变迁的基础上,中信银行从2022年起启动金融市场业务转型,在业务定位、职责、模式、流程等环节顺序发力,打造独具特色的金融市场“123456”转型发展体系。
具体包括,确立“有利有用”的一个总目标,在创造价值营收的同时打造能力优势,积极响应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和助力“五个领先银行”建设。打造“自营+销售”两表并行的发展方向,做精自营资产负债表,发挥投资交易能力,为银行经营做贡献;做大销售交易流量表,将投资交易能力外溢,做实同业客户一体化深度经营。清晰落实“流动性管理服务、自营类业务创利、全渠道对客经营”三大定位;构建“集团母子一体、板块左右一体、总分上下一体、STR 三环一体”四位一体的总分行一体化经营模式。坚持创新、建设和发展并重,牢牢把握“融合、能力、风险、规模、效益”五个基点,坚持“下海下乡下基层”,扩展优势发展空间。咬定“同业客户一体化深度经营”这一核心主题,强化“趋势、平台、分层、品牌、一体化、数字化”六大思维,打造有远见的中信金融市场业务品牌。
形成“业绩有增、能力有长”良好势头
三年多来,中信银行金融市场改革转型释放出了较大的势能,构建了结构化能力和系统性优势,实现了“业绩有增、能力有长”的良好势头。
结构化能力提升。过去四年,中信银行金融市场业务营收、中收和经济利润增速为资产规模增速的2-5倍;2024年实现非息收入273.74亿元,全行占比近50%。同业目标客户达标数覆盖率达81%;分行销售收入占比从 10%提升到22%,债券销售流转突破3000亿元。托管规模超16万亿元,全市场排名第七位。
系统化优势形成。以专业的投资交易能力对接客户综合金融服务需求,2024年完成信用债投资2191亿元,同比增长198%;紧跟国家战略,发布全国首只中证中信生物多样性指数,创设全市场首个“新质生产力”债券篮子产品。
长期发展基础夯实。搭建完成总分行联动组织架构体系,在北京、上海、深圳和杭州成立金融市场中心,形成“以客户为中心”的分层分类营销体系;国产化金市业务系统群建设取得突破,升级一体化的中信“同业+”平台;建立金市风险内嵌管理体系和督导检查机制,以良好的风险内控助力业务发展。
中信银行表示,未来将以专业能力和内在自驱力捕捉市场机遇,深度服务价值客户,不断巩固和扩大金融市场业务的转型发展优势,为全行综合经营、战略发展贡献力量,助力打造中信银行“新质生产力”。(中信银行)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本网专稿
- 川渝合作共建首座航运枢纽完工投产
- 人民网重庆3月28日电 (陈琦、刘敏)3月28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共建长江上游航运中心重大项目——嘉陵江利泽航运枢纽完工投产,标志着该枢纽全面进入生产运营阶段。至此,嘉陵江干流四川广元至重庆朝天门段15个梯级全部联通,建成高等级航道680多公里,对推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