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携手重庆一中共筑AI教育新生态 为创新人才培养出实招

3月29日,北京大学与重庆一中举行“AI赋能教育:优化中学创新人才培养方式”研讨会,会上双方聚焦AI技术在基础教育中的应用路径构建、师资数字素养提升、技术赋能教育的挑战与应对策略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研讨,为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促进AI与基础教育的创新融合注入新动能。
研讨会现场。重庆一中供图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陆俊林在讲话中分享了北京大学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情况。他表示,未来将加强与重庆一中合作,持续加大技术资源与学术支持,共同探索AI教育的“产学研”一体化路径,共同探索智能时代育人新范式。
北京大学重庆招生组组长郭超针对未来合作,提出两大路径:一是以AI优化教学全流程,提升师生效率;二是总结实践经验形成案例,争取政策支持。他提出,希望双方对接全球高等教育创新资源,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在AI教育转型中持续突破迷茫,打造可推广的实践范式。
重庆一中党委书记唐宏宇表示,在数智时代,人工智能是提升教育效率的工具,必须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与时俱进培养学生体质、心灵与认知、创新与实践等适应未来发展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重庆一中校长毛明山提到,AI助力教育教学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重庆一中将持续在AI课程开发、师资培训、课题研究等方面不断探索,推动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衔接。
重庆一中副校长何文吉谈到,未来学校将从三方面深化布局,一是构建教育数字化转型共同体,联动资源,二是打造AI时代智慧教学新样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路径,三是培育师生数字新思维,通过特色班级与课程激发创新潜能。
据悉,重庆一中作为“诺奖计划”成员校,在AI教育实践中成效显著。会上,重庆一中教务处副主任、AI教育研究室主任李洪波介绍了重庆一中在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成果。他指出重庆一中率先成立“AI教育研究室”,构建覆盖教学、管理、教研全场景的“1236”数智教育体系。1个品牌:打造辐射全国的“AI教育一中品牌”,形成示范效应;2大维度:整合“大校本数据库”与“小切口智能体”,实现数据驱动的精准化管理;3大平台:建设数据中心、智慧教学、智慧物联平台,支撑教育全流程智能化;6大场景:覆盖学生个性化学习、教师智能辅助、课堂行为分析、AI体育、AI心理健康、AI实验室等创新应用。
会上,重庆一中教师代表就人工智能在基础教育应用进行了交流发言,共同探讨AI时代教育的挑战与未来方向。此外,数据隐私保护、算法偏见规避等议题也被纳入校园AI安全应用规范。(袁杰)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