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合川钓鱼城加担土遗址入围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

3月31日,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结果揭晓。根据投票结果,包括重庆合川钓鱼城加担土遗址在内的20个项目入围终评。
钓鱼城坐落于合川钓鱼山,素有“巴蜀屏障”之称。13世纪中叶,南宋军民依托天险,在此筑城抵御元军近40年。自2006年启动系统性考古发掘以来,钓鱼城已清理出城墙、城门、码头等军事设施超百万平方米,出土礌石、铁火雷等文物数千件。近年发现的古地道、南一字城、九口锅等遗址,逐步拼凑出南宋山城防御体系的全貌。
2024年,钓鱼城加担土遗址发掘取得关键进展,清理出南宋城门、城墙、高台等20余处遗迹。首次发现的青华门为南宋环城城门,与周边城墙、高台构成内外双重瓮城结构,填补了防御体系研究的空白。
考古表明,钓鱼城防御体系由“一字城+环城+内城”三级构成:外围北、东、西三面延展千米级一字城墙封锁江岸;顶部环城墙沿悬崖绵延5810米,清代山寨城墙叠加其上,剖面清晰可见宋、元、清三代的修筑痕迹;内城则以天然岩体为基,牛项颈城门拱券结构至今巍然屹立。这种“城外城、城中城”的复合设计,使钓鱼城形成“控三江、扼天险”的战略优势。
遗址中宋代“夯土包石”工艺的精妙令人惊叹:墙体以红褐黏土混合石块夯筑,局部直接填充石料替代夯土;包边石墙采用楔形条石错缝丁砌,阶梯状内收结构兼具强度与工效。尤为难得的是,清代工匠在修缮时巧妙利用宋代遗迹,仅在外侧补砌薄石墙便将夯土坡改造为坚固工事,展现了“古今共生”的建造智慧。
钓鱼城加担土遗址不仅是军事工程的典范,更见证了古代军民“以山为盾、以江为壕”的防御智慧。其考古成果为研究宋元战争、山城防御体系及古代工程技术提供了珍贵实证。目前,遗址正持续推进保护与展示工作,未来有望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向世界讲述中国古城的千年传奇。(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李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本网专稿
- 宜昌至涪陵高铁重庆段主体工程开始全面施工
- 人民网重庆4月1日电 (记者胡虹)记者从长江沿岸铁路集团重庆有限公司获悉,4月1日凌晨2时许,在沪渝蓉沿江高铁宜昌至涪陵段(以下简称:宜涪高铁)李寺村大桥施工现场,随着第一个承台的浇筑完成,标志着宜涪高铁重庆段进入主体工程全面施工阶段。 施工现场。…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