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重庆频道>>教育

西南政法大学关工委探索完善“116”工作机制

2025年04月03日16:02 |
小字号

学校关工委先后3次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关工委工作先进集体,22人被中国关工委、教育部关工委、重庆市关工委、市教委关工委等部门授予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称号,2人获重庆市“终身成就奖”……近年来,西南政法大学高度重视关心下一代工作,聚焦解决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探索完善“116”工作机制。

西南政法大学关工委获全国教育系统关工委工作先进集体。西南政法大学供图

西南政法大学关工委获全国教育系统关工委工作先进集体。西南政法大学供图

健全一套组织机制

确保学校关工委工作“有人管”

一是建立领导机制。学校关工委主任由校党委书记和校长担任,实行“双主任制”。设常务副主任2名,分别由1名在职和1名退休校级领导担任,实行“双常务副主任制”。

二是健全办事机构。关工委下设秘书处作为办事机构,设秘书长2名,1名由离退休教职工党委书记兼任,1名由退休老同志担任,实行“双秘书长制”。

三是完善工作组织。学校建立“六组一部一处”的组织架构。

四是加强基层建设。学校全覆盖成立了16个二级关工委,做到有人分管、有人负责、有人推动、有人执行。

完善一套保障制度

确保关工委工作“有条件”

一是落实学习制度。及时传达学习中央、重庆市委以及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重要文件、重要会议精神,学校的重要会议都邀请关工委的同志参加。

二是出台贯彻文件。制定《中共西南政法大学委员会关于加强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的实施意见》。

三是抓实专题研究。学校党委每年至少听取1次关工委工作的专题汇报。校关工委每年至少召开2—4次会议,开展工作研究。

开学第一课(资料图)。西南政法大学供图

开学第一课(资料图)。西南政法大学供图

四是完善工作制度。建立完善内部工作流程、专兼职人员工作考核和补贴制度。

五是落实各类保障。学校将关工委工作经费纳入学校预算,提供必要的办公场所和设备,为关工委开展工作提供充分保障。

实施六个“融入”工作体系

确保关工委工作“有事干”

一是融入学校思政工作体系。引导学生筑牢理想信念根基,工作成果获评多项荣誉,并被《人民日报》等多家媒体相继报道。

二是融入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积极助力“青马工程”,推出一批学生思想理论研究新成果,获全国教育系统关工委优秀创新案例。青马工程工作室被命名为重庆市首批“五老”工作室。

三是融入学校育人工作体系。通过征文、演讲、微视频比赛等形式开展“读懂中国”和“中华魂”主题教育活动,每年学生参与人数达到2000余人。校关工委获“优秀组织单位”。

“读懂中国”赛前培训会(资料图)。西南政法大学供图

“读懂中国”赛前培训会(资料图)。西南政法大学供图

四是融入心理健康工作体系。组织成立“五老”心理健康辅导团队,近两年接待学生335人次。与万盛经开区开展校地合作,探索困境儿童关爱新模式。

五是融入学校科研工作体系。主办《思想与法治教育研究》集刊,为学生和青年教师发表理论研究成果提供平台。目前,已由四川人民出版社连续出版七辑300余万字。

六是融入学校品牌创建体系。鼓励和支持二级关工委开展“一院一特”和“一院一品”品牌创建活动。2024年民商法学院关工委“5+”特色工作法被教育部关工委《心系下一代》刊发,并获评重庆市高校二级学院“五好基层关工委”。

下一步,西南政法大学将在重庆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的指导下,紧紧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推动理念创新、机制创新、工作创新,大力推进品牌创建,为推动重庆高校关心下一代工作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西政智慧和力量。(西南政法大学)

(责编:荚天宇、刘政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