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店经济看渝北|京东图书:为重庆读者消费体验做“加法”

首店、首牌、首秀、首发,称为商贸领域“四首”。在全国乃至全球消费市场,“四首”一直是各地竞相抢占的商业商贸“制高点”。它就像一杆标尺,丈量出一座城市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近年来,渝北区在试点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区中,将“四首经济”作为激活消费新动能的强引擎,持续加大“四首经济”的培育发展力度,吸引国内外品牌在该区域首次开设门店,使品牌价值与区域资源实现最优耦合。“四首经济”在渝北区的蓬勃发展,折射出渝北商业商贸高质量发展的现实,也为渝北国际消费中心区建设提供新的助力。
人民网重庆频道陆续推出“首店经济看渝北——人民网对话渝北区首店品牌企业代表”系列访谈,一起去了解渝北区试点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区背后的故事。本期栏目我们邀请到的是京东图书领阅空间重庆大悦城店店长雷伟。
“首店经济看渝北——人民网对话渝北区首店品牌企业代表”系列访谈对话雷伟。金秋橦摄
看好渝北文化消费市场
全国首家京东图书领阅空间入驻
人民网重庆频道:请简要介绍一下京东图书领阅空间的特色和亮点。
雷伟:京东图书领阅空间是京东图书全新启动的城市阅读体验项目,其宗旨是以阅读体验为核心,全力打造“阅读+N”的全新空间模式。重庆大悦城店是全国首家京东图书领阅空间,它依托于大悦城内峡谷景观基础上打造,提供会员借阅和特惠购书服务,定期举办各类文化活动。我们致力于打造一家“有温度”的书店,希望为重庆读者带来更多不一样的体验。
京东图书领阅空间重庆大悦城店。牛琳迪摄
人民网重庆频道:众所周知,京东是知名的头部电商企业,主营偏电器类,为什么会跨界到图书行业,还在重庆渝北开了实体图书店呢?
雷伟:是的,大家都知道京东多年来深耕线上和物流,在货品源头和配送时效方面已经占据国内非常领先的地位。京东图书经过几年的积累,已经在图书供应渠道、质量和价格方面打好了坚实的基础。线下开店的尝试,就是为了适应新的市场需求,更加个性化、更便捷地提供社区服务,把京东图书线上的优势顺利地转到线下服务消费者。
我们在布局筹备线下实体店时,目光便瞄准了西南。首先,在前期的考察调研中,我们发现重庆渝北的文化消费市场一直表现得非常活跃。一是年轻人居多,喜欢新鲜、有创意的内容,比如一些设计感强的空间、特色鲜明的文化活动。他们还喜欢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消费体验。二是渝北的文化消费市场汇集了很多高端消费人群,他们更看重品质和个性化体验,比如会选择一些特色化、定制化的服务。
其次,选择渝北主要是因为这里的地理位置好,交通便利,客流量大,营商环境也很好,有利于我们品牌价值的传递。特别幸运的是,从调研考察到选址落地的过程中,渝北区委、区政府以及相关职能部门对我们给予了非常大的支持,更加坚定了我们的信心。因此,渝北成为了我们打造全国首家京东图书领阅空间的不二选择。如今,我们的店已经算是整个区域的“网红店”了,吸引了很多忠实粉丝。
线上线下持续发力
打造渝北文化消费新地标
儿童绘本沙龙寓言故事。受访者供图
人民网重庆频道:刚刚您也提到,京东图书领阅空间是一家“有温度”的书店,能不能具体说一说,京东图书领阅空间是怎样满足重庆文化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的?
雷伟:是这样的,通过这几年深耕于重庆的文化消费市场,我们发现读者对线下图书场馆的需求在不断升级,比起单纯的阅读,大家更多地是需要一个兼顾社交属性、学习成长、精神享受等多种需求的复合空间。
比如前面提过的文化活动,我们会定期举办作家签售会、见面会、艺术家访谈、文化主题沙龙等各类文化交流活动。借助品牌资源的优势邀请知名文化创作者来店里,与读者近距离交流。这不仅满足了读者对文化创作者的好奇心,也增强了读者与书籍之间的情感连接。
事实上,在我们看来,京东图书领阅空间与重庆读者不仅仅是“商店与顾客”的关系,而是希望通过这些特色服务为重庆读者的消费体验做加法、为生活品质做乘法,从而满足他们更高的精神需求,这是与线上和线下店铺相比的最大优势。
《流浪地球》签售会。受访者供图
人民网重庆频道:作为渝北区的新晋企业代表,您对渝北区未来的经济发展有哪些期待和展望?未来有哪些发展规划或战略布局?
雷伟:渝北区正在试点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区,对于企业和普通市民来讲,这都是一个极大的机遇和利好。作为渝北区的新晋企业代表,我们希望渝北区借这个契机,加快推动产业升级,加大力度发展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等服务业,满足市民多元化的消费需求。同时,希望渝北区在数字经济中也持续发力,通过数字化平台的推介,让京东图书领阅空间成为渝北文化消费新地标。我们计划通过3~5年的线下及线上持续发力,通过开展读书会、推荐优质书籍等活动,让读者在店内有计划地阅读,感受有温度的归属感,让阅读无处不在。(唐鑫)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本网专稿
- 院士专家齐聚 共商超大城市自然灾害精准防御新路
- 人民网重庆4月9日电 (刘政宁、姚於)作为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的超大型城市,重庆市如何更好地防范极端天气、洪灾、地灾等自然灾害?4月8日,重庆市气象局举行致灾天气数智融合预报预警重点实验室学术工作会议,并通报介绍了致灾天气数智融合预报预警重点实验室建设相关情况。 本次活动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教授谈哲敏,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防科技大学教授宋君强,以及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气象局地球系统数值预报中心的专家齐聚重庆。…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