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整合肿瘤学大会在渝举行 共同探讨肿瘤防控“方案”

人民网重庆4月12日电 4月11日—13日,2025中国抗癌协会西南整合肿瘤学大会在渝举行。数百名肿瘤专家带来肿瘤诊疗策略与研究成果,并对领域的热门话题展开激烈讨论,共同探讨西南肿瘤防控“方案”。
大会由中国抗癌协会主办,中国整合医学发展战略研究院、世界整合肿瘤协会共同主办,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承办,共设立1个主会场,以及整合西南肿瘤防控大会、整合肿瘤放射治疗大会、西南产学研大会等50个分会场。
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樊代明院士指出,肿瘤防治,赢在整合。今年,协会将在中国西南、华北、华东、华南、华中、东北、西北七大区域,携手各区域的省市抗癌协会和学科委员会,把原本一年一度的整合肿瘤学大会,变成持续一年的各区域大会加年终的中国整合肿瘤学大会。
会议现场。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供图
大会主旨报告环节,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王颖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王宇教授等10位肿瘤领域知名专家先后带来《头颈恶性肿瘤的整合放疗》《局部进展期甲状腺癌的整合治疗》等精彩分享,围绕“整合”理念展开深入探讨。
肺癌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症,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如何实现早诊早治?在西南产学研大会分会场上,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分享的“甲基化与基因突变联合检测的肺癌无创早筛技术”项目,有望使肺癌预警提前3年至5年。
该项目核心成员赵毅介绍,目前,临床上推荐的低剂量CT扫描检测存在弱点,只有当癌细胞聚集成肉眼可见的团块时才能被发现。而通过液态活检技术,DNA甲基化分子标志物可检测血液、痰液或肺泡灌洗液等体液样本中的甲基化指标,更早发现细胞癌变或实现肿瘤风险预警。
赵毅表示,目前产品已基本完成基础研发,处于转化研究阶段,将按计划推进产品的初试样品制备、中试检验检测、商业及市场验证等,逐步开发相关靶点的检测试剂盒,推出相关配套及系列产品。
《中国恶性肿瘤学科发展报告(2024)》发布。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供图
在西南肿瘤防控大会分会场,《癌症筛查与早诊早治技术规范》专著正式发布,该书介绍了全球和我国恶性肿瘤的概况,并对我国常见恶性肿瘤的流行现状等内容进行了重点介绍,将指导医护人员科学、系统为公众开展癌症筛查与早诊早治,助力推动癌症筛查与早诊早治技术规范共识形成。
“癌症筛查与早诊早治是降低癌症死亡率。”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党委书记吴永忠介绍,癌症筛查与早诊早治涉及流行病学、影像学、组织病理学、心理学以及各临床肿瘤学等多学科。在筛查实施过程中,从初筛到诊断,再到治疗及随访,是连续不断的全健康管理过程,需要各学科的紧密配合和分工协作。制定适合我国国情和人群特点的重点癌症筛查与早诊早治技术规范,规范癌症筛查流程和技术,提高癌症筛查效率和效果,是癌症防控工作的基础和有力保障。
据悉,13日,大会还将举办2025年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暨中国抗癌日启动仪式,发布中国肿瘤防治核心科普知识(2025),开展健康跑、百名专家大型义诊、科普互动体验等科普嘉年华活动,数十位大咖专家线上带来系列科普讲座。(陈琦、熊志翔)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本网专稿
- 宁夏至湖南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重庆段贯通
- 人民网重庆4月12日电 4月12日,随着宁夏至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重庆段跨长江段导地线全部牵引到位,该工程重庆段全线贯通。 宁夏至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重庆段)跨江放线作业。…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