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产业引擎向“新”推进

元旦过后,我到重庆看了一家公司,他们生产的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就是供给侧改革的成功案例。这几年,重庆笔记本电脑等智能终端产品和自主品牌汽车产业成长也很快,形成了全球最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和国内最大汽车产业集群,全球每三台笔记本电脑就有一台来自重庆制造。这说明,只要瞄准市场推进供给侧改革,产业优化升级的路子是完全可以闯出来的。
——摘自《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深入理解新发展理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走进重庆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的智慧工厂,未来感扑面而来。车间内不见人影,挥舞的机械臂整齐划一,将薄如蝉翼的玻璃基板精准嵌入产线……
这里是京东方自主设计、开发和建造的第六代柔性AMOLED生产线。一块块超薄、超清、可弯曲的柔性屏下线后,将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智能汽车、可穿戴设备等多个应用场景。
“技术创新是京东方重庆的生命线,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根本出路。”京东方重庆区域总经理孙耒来说,从小尺寸液晶显示产品到新一代柔性屏,企业近年来成功开发了近2000件新产品,完成了数百项技术迭代,并实现了工艺技术的上千次升级改善。“以我们最新研发的Oxide氧化物技术为例,实现了电子迁移率的飞跃式提升,代表了车载显示技术的重要突破方向。”
不只是这块“屏”。如今,重庆正以“屏”为支点,紧扣“芯屏端核网”全产业链布局,在产业优化升级中闯出一条新路,加快实现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万亿级目标。
一批产业链企业加快协同创新,力促新型显示产业迈向高端。重庆迈特光电无尘车间内,身着防尘服的技术人员正穿梭于精密设备之间,对校准参数进行最后调试。去年12月,重庆迈特光电有限公司首批产品出货,标志着中国内陆地区第一个大规模光掩膜版生产设备投资项目正式投产。
“显示面板用光掩膜版是显示面板生产过程中的核心关键器具之一,其精度和质量将直接影响显示面板的成品率。”两江新区产业促进局局长赖涵介绍,迈特光电的投产,对重庆市乃至全国显示面板产业链起到“补链”作用。如今,重庆已形成从玻璃基板、光学膜材到终端应用的完整产业链,新型显示产业规模即将突破千亿元。
产业升级、强链补链的同时,重庆大力推动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与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深度融合,让“重庆屏”点亮智能汽车座舱。
汽笛声响,一列中欧班列从重庆团结村站发车,开往德国杜伊斯堡。“10年前的中欧班列上,十之八九都是笔记本电脑。如今,更多的是重庆造的高技术产品和‘新三样’。我从一件件报货单中亲眼见证西部地区的发展动能。”中铁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团结村站营业部副主任庞君感慨万千。
重庆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全市新能源汽车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96.2%、5.9%、4.6%。“重庆产业引擎向‘新’推进,跃动的数字背后,是巴渝大地澎湃的创新动能。”重庆市有关负责人表示。
《 人民日报 》( 2025年04月11日 07 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