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节:代表助力“菌”飘香 荷塘变身“金”土地

春日的奉节县吐祥镇燕子村,一派繁忙景象。在整齐排列的现代化大棚内,一朵朵羊肚菌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村民们正忙着采摘、分拣、烘烤。这一产业的蓬勃发展,标志着燕子村在人大代表的全程助推下,成功破解了长期困扰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难题,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能。
“三顾茅庐”引企业
“荷塘困境”到“菌菇新生”
燕子村曾依托莲藕种植打造了“燕荷博园”2A级景区,但因地理位置偏远、配套设施不足等原因,旅游产业发展滞后,莲藕产业也未能形成规模效益,村集体经济长期在低谷徘徊。
为破解发展难题,吐祥镇人大以“百名代表进百村·助推深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简称双百助推)活动为契机,先后多次外出考察农业产业。调研考察了解到,羊肚菌最适宜种植的温度在5到10度之间,吐祥镇燕子村属典型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光照适中、空气湿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环境适合发展羊肚菌种植。
在人大代表的积极协调下,当地三次邀请羊肚菌种植企业到村实地调研,克服了技术、土地等难题,助推企业正式注册落地吐祥镇,并与燕子村集体经济组织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达成在吐祥镇种植西瓜羊肚菌轮作基地500亩的合作意向。
“代表专班”解难题
“十亩试验”到“百亩规模”
2023年9月,重庆市莫辞耕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正式落户燕子村。面对羊肚菌种植这一全新领域,村民们围在村委会门口议论纷纷。“这菌子娇贵得很,咱们能伺候得了?”“种藕都没挣着钱,可别又打了水漂!”村民代表大会上,质疑声此起彼伏。
为打消群众顾虑,吐祥镇人大创新建立“1+2+N”代表服务机制:由镇人大主席牵头的产业专班统筹全局,2名专业技术指导人员驻点帮扶,N项精准服务全程护航。带领技术帮扶小组,先后协调解决菌种培育、大棚建设等12个关键问题。
“开始试种时成功率只有10%,多亏代表帮我们带来了技术和项目资金支持,确保在遇到相关问题时有能力解决。”公司负责人感激地说道。
经过7个月的精心培育,原本仅有10%成功率的试验田实现逆袭,目前350亩羊肚菌长势喜人,平均亩产达550斤,亩产值约3万元,全年总产值将突破1000万元。
“联农带农”创共赢
“单一收入”到“多元增收”
清晨六点,村民们已在大棚里麻利地分拣羊肚菌。“以前种藕效益低,现在不仅有土地租金,在基地打工一天能挣100元,年底还有分红。”王大姐晃了晃手机上的到账短信,笑得合不拢嘴。这样的转变,源自人大代表精心搭建的“共富链”。
“当初企业只想流转300亩,是人大代表挨家挨户做工作,才凑齐500亩连片土地。”村支书任家兴指着成片的菌棚说。代表们带领“土地流转攻坚组”,创新“租金阶梯递增”机制:前三年每亩300元,第四年起每三年增长10%,217户村民吃下“定心丸”。
自采取“公司+村集体+农户”模式以来,带动当地困难户48户,提供稳定就业岗位50余个,临时务工150人次以上,实现土地流转收租金、基地务工挣薪金、利润共享分股金。
针对羊肚菌种植周期短,占用农忙时的土地等问题,代表们学习在外考察先进经验,结合燕子村实际,探索“羊肚菌+西瓜”轮作模式:在羊肚菌采收后,继续种植西瓜,带动当地60余户村民实现户均增收3万余元。“羊肚菌冬种春收,西瓜夏长秋熟,土地全年无休却越种越肥!”技术员抓起一把混合菌渣的沃土笑着说道。
从“荷花无果”到“菌菇生金”,从“产业空白”到“多点开花”,奉节县人大以“双百助推”为抓手,用沾满泥土的履职实践,为燕子村蹚出了一条产业振兴的新路径,书写了新时代人大代表助力乡村振兴的精彩篇章。(任峰)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本网专稿
- 重庆市构建“空地警医一体”救援体系
- 人民网重庆4月18日电 (记者刘政宁)为大力推进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伤员救治体系建设,全力确保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危重伤员得到及时有效救治,4月18日上午,陆军特色医学中心、重庆市公安局交巡警总队、重庆市航空救援总队、重庆高速集团在重庆市渝北区龙兴通用机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启动高速公路交通事故航空救援联动机制。 该机制旨在通过“空地警医一体”救援模式,整合航空救援、高速公路警务及医疗设施资源,突破地理与交通限制,构建覆盖全域、响应迅速、救治高效的立体化救援体系,竭诚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护航。…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