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两地教育协同发展学科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研讨会在两江育才中学举行

4月17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教育协同发展“以智慧心”学科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研讨会在重庆市两江育才中学校举行。成渝两地教师通过“学科+心育”创意教学,生动呈现学科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深度融合的新路径。
研讨会现场。张源摄
“学科融合,是打破传统教育的边界,是让知识在跨学科的土壤中焕发新的生命力。”重庆市两江育才中学校党委书记杨赟在致辞中表示,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的底色,更是培养“完整的人”不可或缺的根基。该校作为重庆市中小学心理健康工作实验基地,在学科融合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不断探索实践,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核心,积极构建教职工全员心育新格局,为孩子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重庆市两江育才中学校党委书记杨赟致辞。张源摄
在专题讲座环节,浙江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伟健带来《学科教学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探索》主旨报告。他指出,学科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已成为新时代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各学科蕴藏着丰富的心理教育资源,教学活动本身便承载着心育功能。教学中,不应机械、形式化地拼凑结合点,而应追求如盐入水般自然渗透,让心理素养培育无痕融入日常教学。
浙江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伟健作主旨报告。张源摄
经验交流环节,重庆市两江育才中学校校长钱泽仪围绕如何在物理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实现知识传授与心灵成长有机结合展开交流。钱泽仪从探寻物理规律与心理成长的共性,“三位一体”构建物理学科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路径,构建“学生-教师-学校-家庭” 网状支持系统这三个方面,系统阐释了核心策略。他采用情景化、可视化、项目式和文学化教学法,推动物理与心理融合教育在课堂落地生根,助力学生成长发展。
成都市第二十中学校物理教师康翼虎结合自身教学实例,展示了通过物理实验引导学生探索科学奥秘、培养创新思维,在日常教学中挖掘育人功能的具体做法。他的实践让“情智并育”理念落地生根,引发与会教师共鸣,为新时代物理教学的育人模式创新提供了新思路。
成都市第二十中学校物理教师康翼虎作交流分享。张源摄
成都天府中学心理健康教师李沁遥分享了学校在艺体心育融合方面的实践成果。以《听见心灵的声音》课程为例,该课程借助音乐媒介,设置层层递进的倾听活动,引导学生从单纯听觉感受迈向全面情感理解,让学生学会倾听与共情,有效提升人际适应性的多个维度,为学生更好地融入集体生活、处理人际关系奠定基础。
活动现场,来自重庆、四川两地的教师相互交流融合教育经验,并开展了初中物理学科融合心理健康教育课堂观摩与说课活动。会议结束后,与会教师一同参观了重庆市普通高中物理课程基地。
据了解,重庆两江新区创新构建了“136智慧心育+”特色工作体系,形成了“全链条覆盖、全周期干预、全社会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已实现学校心理辅导室、专兼职教师、心理健康课程“三个100%”全覆盖。未来三年,两江新区将实施学生心理健康促进计划,加快构建以心理健康为重点的学生健康服务体系,加强学生挫折教育。(张源)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